第190章(第2/3页)

可他放眼整个族里,没有一个小辈会处事,肯让他放心将族中庶物交于对方。

刘族长抬了抬手。

刘二郎赶紧过去拿钱,当着他的面倒数来,将银子数了一遍,回头又冲刘族长点头,意思钱数对。

林满堂又看向刘族长,“这钱毕竟是欠刘氏公中,所以麻烦您给盖个章。以后刘青文与刘氏两不相欠。他是好是歹都有他自己的造化。我们小庄村姓林、姓许、姓关都好,就是不姓刘。您呀,好好打理您的刘家村就成,别管咱们小庄村的事啦。”

他后面这句话是笑嘻嘻说的,但意思却与刚才一致。

刘族长被他明里暗里嘲讽,哪能不知他话里的意思。他这是在警告他,不许在小庄村闹事,要不然他不会再客气。

刘族长哪忍得住,“小子,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做人莫要太张狂。”

林满堂虚心接受,“小子年轻气盛,以后定会加以改进。”

刘族长心下一哽。

从刘家村出来,刘青文还是不可置信,“干爹,他会放过我吗?”

“他不放过也不行啊。他年纪大了。刘氏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没有接班人,现在不收着爪子,四处竖敌,对他没好处。”林满堂回头看了一眼安静的村子,“他现在后悔了呢。”

刘青文没听懂,以为刘族长是在后悔让二儿子去小庄村闹事。毕竟被人当面打脸,这滋味不好受。他嘲讽地勾唇,“他这样的人会后悔?”

林满堂摇头,“我不是指这个,我是说他在后悔将你除族。”

刘青文眼底闪过一丝惊愕,“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林满堂叹气,“他凭借一人之力将刘氏从泥沼拉到新陵县数一数二的家族,春风得意四十年。临到了,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接班人,对他这样骄傲的人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打击。”

“可是刘家也有举人。他应该不致于后悔吧?”

他算什么,他只是个秀才,刘家应该看不上他这个秀才吧?

自打穿过来,林满堂就没见过那传说中的刘举人,听其他人说,刘举人中举之后,就在京城娶妻生子,近十年不曾归家。

刘族长对外说的说法是大儿子在京城读书,但是读书就不能回家吗?

林满堂不知实情,所以也不好说什么,他只道,“秀才比不上举人不假,可你比他年轻啊。年纪就是资本。”

他其实没说的是,刘氏有个举人又怎么样。就刘氏没有好的族长接班人,哪怕刘举人考上进士,也有他头疼的地方。攘外必先安内,连家事都处置不妥,刘氏走不远。

不过这些话不好跟刘青文讲。毕竟刘青文自请除族是被逼无奈,可不代表他能看着曾经的家族陷入泥潭。

两人还没到小庄村,走到半道遇到扛着农具的村民们。

林广源的大嗓门离老远就能听到,“快!刘氏欺人太甚。还钱哪天不能还,竟然跑婚礼上捣乱。当我们小庄村人是死的吗?”

看到他们平安无事回来,大家齐齐将人围住,“满堂?他们没为难你吧?”

还有人责怪,“满堂?你怎么不跟咱们说一声?怎么就自己来了?”

因为同村结婚,大部分人都去了许成祖家吃席,去林福全家吃饭的大多都是妇孺,她们擅长吵架,打架那是真不擅长。

等女人们把男人喊出来,各家男人就找着家伙什来了。生怕林满堂一个文弱书生吃亏。

林满堂摇头,“我没事儿。大家回去吧。可别误了吉时。”

村民们这才往回走。

林福全拽着他袖子,“刘族长没怎么着你吧?”

林满堂看他脸上写满担忧,似是话里有话,“怎么了?”

“我听说他性子暴躁,他三个儿子被他从小打到大。我担心他打你。你一个文弱书生哪里打得过他们?”

林满堂瞠目结舌,啊?竟还是个爱动手的。那就难怪刘二郎如此怕他老子了。

“我没事。我可是举人。他不敢打我。”

林福全松了一口气。

回了小庄村,刘青文的同窗好友也争相过来询问,得知事情办妥,纷纷松了一口气。

有人又羡慕刘青文的运气,竟能认林举人为干爹。而且对方还大方借了四百多两银子。这份厚待跟亲儿子没什么区别了。

刘青文笑得坦荡又感恩,“干爹对我确实很好。”

作为新郎官,他给其他人敬酒。

轮到陶德时,刘青文顺嘴问一句,“陶师兄何时办喜事啊?”

陶母之前与一位富商家小姐议亲,陶母觉得一个丑女太委屈了儿子,就狮子大开口,跟女方就压箱银扯皮。好不容易将婚事定下来。陶德突然得了一百吊钱,他自然不肯将就一个无颜女,就让他娘退了那门婚事。

陶母刚开始得了一百吊钱,还欢喜得不成。可听到儿子要退亲,气得呕血,为了娶富家小姐上门,她忍着心疼将自己最后的嫁妆给典当了,换回五吊钱,买了些提亲礼。

现在儿子要退亲,这些东西就等同于白买了?可儿子不愿意,她只能吃下这个亏。

回来后,她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肉疼得不成。

直到媒婆上门。

媒婆也是新近才认识一个从外地搬来了个商贾,家里有个待嫁的女儿,想寻个秀才或童生当女婿,也不在乎对方家境,只要求对方长相周正,家中人口简单就行。

媒婆一听,与陶德可不正是天作之合,于是就乐颠颠来了陶家。

陶母一听,对方光压箱银就有三百多两,她心也不疼了,立刻就喜笑颜开。

陶德见过自己的未婚妻,当真是貌美如花,冰清玉洁,与他才子佳人正好一对。

之前那个未婚妻不合他心意,他借口读书,硬是把婚期压到后年,半点不顾及女方那时不小。

换成这个未婚妻,他迫不及待想下个月就成亲。

媒婆就没见过如此猴急的。却也只能硬着头皮与女方说。

谁知此举正合女方心意,竟是一口答应。

说来女方家搬到新陵这个偏远之地,也是无奈之举。她出外游玩时,被歹人掳走,卖入青楼。门当户对的婚事自然没了,家中长辈对外说她羞于见人已上吊自尽,背地里却让管家将她送到边城,给她定下一门婚事。

又因她喜欢读书人,就给她找个秀才或童生为夫君。为了不让这事出现不可控场面,陶德这辈子也只能止步于秀才。

马上就要成亲当新郎的陶德自是春风得意,冲大家一拱手,“过完年十号,就是愚兄的好日子,到时候大家可别忘了来啊。”

过完元宵节,他们就要去京城。自然不耽误参加婚事,刘青文一口答应。

其他学子们凑趣说一定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