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3页)

也就是说他们家可以分到三十八吊钱。虽然有点少,可好歹也算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林晓:“……”

好想死一死,同样都是儿子,居然差别这么大。

林满堂见女儿还在纠结,安慰道,“没事儿。爹有的是办法挣钱。再说了,这树都是你大伯大伯母种的,他们拿大头也是应该的。”

可能就是因为分家不公的原因,原身对这个家才不尽心,有事没事就知道躲懒。

林晓点了点头,拍拍她爹的背,示意放她下来。

林满堂停下脚步,满脸疑惑,“这才走了没一会儿,要不再背一会儿吧。”

林晓皱了皱鼻子,故作嫌弃道,“爹,你太瘦了,骨头硌得我肚子疼。”

追上来的众人:“……”

林满堂拿女儿没办法,只能放她下来,林晓甜甜一笑,左手牵着母亲的手,右手牵着父亲的手,甩甩左手,甩甩右手,蹦蹦跳跳回了家。

刚到家门口,就听到隔壁传来陈艳娘那杀猪般的尖叫声。

林晓吓得小身子跟着抖了抖,等反应过来后,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道,“突然来这么一下,怪吓人的。”

林满堂拧眉,“再忍两天咱们就搬家。”

林晓点了点头。

第二日晌午,郝木匠带人过来伐木,林满堂和林福全收了满满一箱子的铜钱,两人数了两个时辰,确认无误后就抬着铜钱离开了。左右树全卖了,也没什么好看的。

不过他走了,孩子们却没离开,郝木匠只要树干,不要树枝,他们可以将打下来的树枝全部运回家,明年熬制凉粉的柴就有了。

另一边,林福全将分到的铜钱箱塞进床底下。卖树的钱再加上卖凉粉的钱已经有一百吊了。这么多钱放在家里,他不太放心。

他琢磨着自家也盖一栋像二弟家一样的房子。

他有两个儿子,要求村里再分一块宅基地也算合理。于是他就拿了些钱去村长家那边要求批个宅基地。

村长见此笑了,“得亏你来得巧。自打你二弟家在村口盖房子,剩下的九块宅基地已经被分走八块,只剩下最后一块了。”

林福全交了宅基地的钱,村长又问他打算什么时候起房子。

林福全暗自算了算,还有三个半月过年,离立冬还有二十二天。可现在他连砖瓦都没定,井也没打,现在盖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等来年春天,那时候砖瓦也会便宜一些。

农村人过日子自是能省则省,林福全便说了自己的打算。

村长笑了,“好。还是你有想法。”末了又笑,“等明年盖了房子,就好给儿子说媳妇了。”

林福全也是这样想的。当即不好意思笑了笑。

林福全回了家,打算将盖房子的想法先跟亲娘说一说,没想到刚到家门口就听到一阵喧闹声。进了门才知,他二弟正在家里收豌豆呢。

林满堂有了钱,就开始在村里收豌豆。

没过多久,就有村民背豌豆过来卖。

林满堂去关屠夫家借秤,李秀琴和刘翠花及几个孩子在边上帮忙。

林福全见他们忙不开,便过来帮忙,就这么一直到了天黑。

家里没有地方,收上来的豌豆就堆放在廊檐底下,林满堂不放心,要是来一场雨,这些豌豆都得泡汤。

林满堂便决定明儿就搬家,早点将豌豆存放在新房的杂物间里。

第二天一早,林满堂暂停收豌豆,打算先搬家。

这次搬家,林满堂和李秀琴将那些破衣服全部塞进麻袋里,想着等以后挣了钱,这些衣服可以转送给别人,总之浪费是可耻的。

搬进新家,林晓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爹娘住在堂屋东侧,她住在西侧,再也不用跟他们挤同一间了。

大丫二丫帮她整理房间,跟她一块出主意布置,将衣服摆进柜子里,看到整整齐齐的衣架,羡慕得不行,“我爹说我们家明年也盖房子,到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房间。”

林晓乐了,“那好啊。”

大丫二丫提了个建议,“你这桌上空空的,不如摆个花篮,这样更好看。”

花篮?好吧,她家没有花瓶,用花篮替代也不错,林晓点头。

三个丫头你牵着我,我牵着你,手拉手冲出屋。

李秀琴追在后头喊,“哎,干什么去?”

林晓丢下一句话,“娘,我们去摘花。”

李秀琴哭笑不得。现在这个季节还有野花可采吗?

搬完家,林满堂继续收豌豆。没几天,林家就收了上万斤豌豆,堆满一整间杂物间。

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

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

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

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

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

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

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

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

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

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

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

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

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

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

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

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