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2页)

接着他便听到了一个沉稳有力的男声道:“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开考!”

当下书吏们动作迅速地发下草稿纸和答题纸,另有差役举着题目牌在考房之间的狭窄巷道间走动。

乡试又叫秋闱,总共考三场。考上的读书人称之为举人,凡中试者则有机会参与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也就是俗称的春闱。

苏晏仔细看了看本次乡试第一场考试的题目: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外加一首五言八韵诗。

这一次派来主持江陵府乡试的主考官是翰林院一位德高望重的许大人。陆弦之在信里提及了这位许大人喜好的文章风格:不尚雕彩、不喜浮华文字,好平易自然、文以明道的古文风格。

苏晏看了看题目,果然这第一场考试,许大人并没有出什么偏门的截搭题来考察考生发散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三道四书题都是大题,考扎扎实实的经义功底。

三道四书题分别出自《大学》、《中庸》和《论语》。苏晏记下了题,集中注意力,开始破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读书和文章训练,苏晏早就能破题破得又快又准,立意胜人一筹。

此时他脑海中关于破此题的思路不可谓不多,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续写一篇妙手文章。他现在苦恼的是,到底选用哪个破题思路写下去。

哎呀,果然才华横溢也是一种烦恼啊。

乡试的三场考试每一场都是要在贡院里呆三天两夜。苏晏依旧是打算按照他当年院试时的做法,趁着精力最充沛、头脑最为清醒的第一天快速写完所有题目的草稿,之后两日再酌情慢慢修改。

苏晏飞快地写完了三篇四书文的草稿,等他写完停笔也已经到了午时。

他拿出鸡鸣炉,唤来差役点了火、烧了水,在茶水中放了新鲜的薄荷叶和冰糖,给自己泡了一杯醒神的冰糖薄荷茶。

就这么一边就着茶水,他吃完了鸡蛋糕当做午饭。

苏晏吃完饭,闭着眼睛在头脑中选择了一下五经题。托系统之前“兼治五经”的任务,他现在可以根据给出的五经题目,从中选择自己觉得最好写的题目作为本经作答。

他最后敲定了本次考试选《春秋》为本经。

之后苏晏又趴在桌子上休息。或许是心情还不错,他趴在这狭窄的号房木板上倒也很快入睡了,等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只觉得精神抖擞,忙趁机在草稿纸上写下五经文的思路。

等到他晚间吃踅面的时候,四周都飘散开了熟悉的香味。

苏晏这次回到扬州的时候还听管家周叔笑着谈起如今考试的变化。自从他当年院试时吃踅面的霸道香味震惊贡院内的其他考生以后,扬州的各大饭馆也与时俱进地推出了针对于考生的、适合在科举时吃的各种食物,其中不乏美味又易于存放的踅面和各种酱料。

看来自己不经意之间也改善了一下大卫朝考生们艰苦的考试生活了。苏晏笑着将踅面放进热水里煮开,再捞出来放在撒好了各种调料的碗里,今晚的晚饭吃拌面。

吃过了晚饭,苏晏点燃了烛火,细细思考着本场考试最后一道五言八韵诗。

昏黄的烛光摇曳,温柔的火光照在他精致漂亮的脸庞上,点点金色的火光在他纤长如鸦羽般的睫毛上轻舞。

月下看君子,灯下看佳人。

清凉如水的月光照耀在江陵府的贡院上,而贡院的号房里又燃着温馨的烛火。月色与灯火相交织,在苏晏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瑰丽阴影。

对面的年轻小考生作答写累了,抬起头来揉了揉眼睛,他原本只是随意地四处张望了一下,没想到突然间瞟到了对面号房里的光景,一时间被这美景所吸引,两眼发直。

年轻小考生目光灼灼地盯着苏晏,心里想道,天哪,我号房对面的漂亮大哥哥也太好看了吧!从来没见过容貌更甚于他的男子,甚至自己被誉为扬州明珠的表姐都比不上对面的青年。

然而他的长久打量并没有引起陷入思考之中的苏晏的注意,反倒是尽职尽责地站立在一旁的官差觉察到了这考生的不大对劲。

好家伙,居然敢当着我的面偷看人家考生的作答。这官差忙沉下脸走了过来,他目光狐疑地盯着年轻小考生的试卷。

看到官差前来,这年轻小考生才意识到不妥,慌慌张张地撤回自己的目光,满脸通红地低头盯着自己的草稿纸。

等他回过神来,有些欲哭无泪,就看了对面的漂亮大哥哥一眼,自己刚刚的文章思路全没了!果然是色令智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