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公元前5500年(第2/3页)

“只要照着这个做,就能改良已经被盐碱化的田地。”

父子两人惊讶的齐齐倒吸一口气。

圣女竟然给了他们这个?!——那幼发拉底河畔的贫瘠土地,岂不是很快就能重归肥沃?

做父亲的给儿子使了个眼神,当儿子的赶紧将陶模接过,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

“听说你们来自制陶世家?在乌鲁克城里甚至拥有一座陶窑?”伊南早就向古达打听过了这些人的来龙去脉,她将父子两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

做父亲的点点头。

伊南登时笑了,她的笑犹如娇花初绽,整个屋子里如有春风拂过。

“我想请你们,帮助我,复制这座陶模,可以吗?”

做父亲的,带着犹豫的眼神望了望自己的儿子。

这父子俩,显然很担心:昨天才贡献了一大笔“祭品”,今天圣女这就又是要他们出工出力吗?

可是面对这样美丽的“圣女”,拒绝的话,好像也真说不出口呢。

“有了更多的陶模,灌溉与排水的法子就能传播到幼发拉底河的各个地方去。在那里,土地将重获生机,村民们将获得更多出产,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自然会越来越多地光顾你们的陶窑。”

伊南笑着解释。

制陶父子听了,做儿子的心悦诚服地连连点头:“您说的是……遇上灾年,我们家的生意确实不行。但像您说的,乌鲁克附近的村子能丰收,多半都会来我们家订制几件大型陶器的。”

那位父亲却似乎还有点疑虑,摸着后脑,不知道该怎么向伊南解释才好。

伊南赶紧再补上一句:“放心——等到你们复制出了这座陶模,我会让每个到你们那里取陶模的人,向你们支付一‘席拉’的麦子。这个价格你们觉得可以吗?”

这下制陶父子反而有点儿尴尬,做父亲的使劲挠着后脑,面带惭愧:“您……您是为了大家好,我们怎么还能讨要报酬?我……我刚才其实只是担心怕赶工来不及……”

说到这里,这位富有经验的制陶工匠突然吐出一口气,说:“女神交代下来的事,我们父子还有什么可以推三阻四的。自然是马上开工。”

“报酬请你们一定收下,毕竟我昨天说过,我希望每个人付出的劳动,都能看到公平合理的报酬。”

伊南将她的条件说完,低下头向这父子俩行礼:“请务必精确地复制整座陶模,因为这关系到幼发拉底河畔农人的生计和整个乌鲁克地区的福祉。”

制陶父子感动不已,再三向伊南保证,他们一定会好好对待陶模,这才向伊南告辞,由做儿子的双手捧着陶模,像是捧着一枚珍宝,小心翼翼地去了。

在这对父子之后,伊南又见了其他的“新郎候选”,所有人离开的时候都开开心心的,没有半点儿来时的怨气。连旅店的老板都啧啧称奇。

在抚平了“新郎们”的情绪之后,伊南竟又开始在小旅店里一个个地接见从各地来观礼的青年男女。

消息不胫而走,旅店外排起了长龙。

旅店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他在旅店外面摆了一张桌子,向等候的人们供应茶水和滴上橄榄油的面包,售价只有三分之一席拉的麦子——哪怕是赊账也不要紧,只要大伙儿一起帮着宣传,这是“圣女”指定居住与会面旅店即可。

伊南见过的观礼嘉宾,很快经由伊南指点,前往城郊的制陶世家,等待这家的陶模烧制成功。

“快了,最多还有一天半,这一炉陶模就可以出窑。”制陶父子告诉等候的众人,“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带着这枚陶模,各自返乡了。”

等到这些来自各地的年轻人们返乡,灌溉与排水的水渠,就会随着陶模的传播,传递到幼发拉底河畔的各个村庄。

伊南已经为他们做了足够详细的解说,想必这些年轻人带着这个陶模回去,与村人稍加解说,再与邻村切磋切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伊南在这边忙着见人,乌鲁克的巫和祭司都急坏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伊南这么快,就开始兑现她的“诺言”。

巫本来还想看伊南的笑话来着。

谁知伊南竟然在一间最普通的小旅店里开起了“土地改良”大讲堂,这不是噼噼啪啪地打神庙的脸吗?

最终,古达临危受命,前去邀请,好说歹说,总算是说到伊南点头,同意挪个地方,把“授课”地点挪到神庙里去。

旅店老板虽然万般不愿,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目送伊南由一排列队整齐的高阶祭司们护送,前往神庙。

杜木兹和小哈姆提他们依旧暂住在这旅店里——旅店老板因为这几天的丰富进项,很慷慨地让杜木兹他们免费居住,爱住多久都可以,不收房钱。

这下子,排着队等待觐见“圣女”的长龙终于挪到了神庙跟前。

巫满脸失算的表情,气咻咻地说:“早知道她有这本事,早知道她真的能兑现诺言……”

古达和他的顶头上司高阶祭司都把头垂得低低的,不敢触巫的霉头——其实,伊南的能耐,他们之前跟巫提过好多遍了,这个姑娘绝不简单。巫自己也全都知道,可就是总觉得这个女孩儿背后有人指点,要么就是误打误撞碰上的。

现在,巫就只好搬起陶砖砸自己的脚。

渐渐地,神庙跟前的长龙缩短,从各地前来观礼的年轻人们纷纷带着水渠的陶制模型和改良土地的知识回乡去了。

巫和祭司们就想,伊南总该消停了吧。

谁知道伊南见过各地来的观礼嘉宾之后,又开始挨个儿会见神庙的“见习祭司”们。

她温柔地向每个人询问,问他们的故乡与来历,问他们在神庙担任什么样的工作,工作是否辛苦,是否思念故土,想要回家去。

只要见习祭司提出想要返乡,伊南就会点头同意,并且建议对方从神庙的库房里支取几个“席拉”的麦子,作为路费。

然而愿意回家的见习祭司并不多,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确实已经习惯了在乌鲁克的生活,而且不少人都像库辛或者盖什提那样,并不记得自己的故土究竟在哪里,亲人长什么模样……就算他们还有家,也很难回去。

再说他们也不愿意回去。

库辛当着伊南的面,热泪盈眶地说:“听了您在新年那天说过的话,库辛愿意用一辈子侍奉您,为你的神庙记录麦子的库存。”

伊南听了这番发自内心的真心话,却有些烦恼。

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前,神庙体系就已经存在,并且养活了很多人。如果她贸然就将这个体系推翻,势必又会造成新的问题。

于是她将高阶祭司和巫请来,向他们请教神庙的运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