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2页)

徐启平低下头,双手握了握拳,静默了一会儿,方才抬头勉强道:“母亲染了病后,官府一直不让我们见她,说有大夫、有婢女在伺候,我们过去,反而是添乱。如今莲花巷里染上疫症的人,官府都管起来了,让没染病的离开,我们原想着回祖宅,既是殿下派人来接了,也不敢不从命,便过来了。”

这些话早想着徐幼宁会问,已经编排好了说辞。

除了老太太已经过世这一件,其余都是实情。

“幼宁,我们也是上了马车,才知道当初带你走的人是东宫的人,下了马车,才知道这里是文山别院。”

“多谢爹爹,是女儿冒昧了。”

“幼宁,你还有什么想问的,都问吧。”

徐幼宁垂眸,“女儿想知道,祖母足不出户,到底是怎么染上江县的疫症的?”

徐启平悄悄掐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叹了口气,“这个问题,我也想过,还跟来咱们家的太医议论过,据太医说,很可能是母亲身边的安婆子在外头不小心染上了,带回来给了母亲。”

安婆子是徐老太太的陪嫁丫头,老太太心疼她,二十几岁的时候给安婆子配了一户人家,安婆子生完孩子后,仍然在老太太身边伺候补贴家用,只是隔几日都会回一趟家。

出了徐家,在外头碰着什么人,带了不干净的东西回来,又传给了老太太。

这么说,似乎是说得通的。

“安婆婆家里人可曾染上疫症?”徐幼宁问。

徐启平仔细想了想,“没有。幼宁,你到底想知道什么?”

整个京城染上疫症的人都不多,总共十来个。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只回家给祖母请了个安,我就染上了疫症,家里人天天跟祖母在一块儿,却都没有染上?”

徐启平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徐幼宁的意思,脸上的神色忽然有了变化,红一阵,白一阵。

“今年科举刚过,国子监空了许多位置,这阵子我都在忙着收学生的事,一时……这阵子早出晚归的,没能给母亲请安。我……我真是不肖子孙!我愧对母亲,愧对徐家列祖列宗!”

想着母亲临终前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徐启平情绪忽然激动了起来,抬手就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母亲,你把我这个不孝儿子带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