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一废太子(第2/3页)

“从海事衙门到钟表厂、玻璃厂等,你们兄弟两个劳苦功高,对大清贡献绝大……”

极具溢美之词的一顿夸奖下来,胤禟这个郡王终于升级变成了大清第二位亲王。已经是亲王的胤俄得了数个皇庄,嫡福晋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新生的小格格被破格封为公主。

并在其父的反复求肯下,得了以后可以自行婚嫁,不必抚蒙的恩典。

把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给欢喜的,直接喜极而泣,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公主不停说谢谢。

听得胤俄双眉紧锁:“福晋说得这是哪里话?爷当阿玛的,可不就得为膝下子女多做打算?!咱们的闺女日后定然极具满蒙贵女风范,上马能打猎,下马能管家。”

“莫说抚蒙,便扔到海外去,也照样活得滋润潇洒。但爷这么千娇百宠的好丫头,哪舍得送去蒙古吃沙子呢!”

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娇羞一笑,娘俩随即都被胤俄揽在了怀中。

敦亲王府夫妻和乐,气氛安乐而又祥和。

终于升级成亲王的胤禟欢欢喜喜,恨不得普天同庆。不料嘚瑟太过,被自幼聪敏却被一双憨憨兄长甩出十万八千里的胤禌灌了个宁酊大醉。

抱着酒坛子睡到日上三竿。

因此被康熙言太不稳重,一样的立功受赏,比胤俄逊色太多。

日常比不上老十的胤禟心里平静无波,只笑嘻嘻拱手:“皇阿玛所言极是,儿子跳脱肤浅,亏了十弟不弃……”

自然而然一通彩虹屁,吹得龙心大悦。

也让在场的诸皇子们哂笑不已,颇有些大逆不道地琢磨:皇阿玛怕是有些老糊涂了吧?放着一众钟神毓秀的皇子不爱,只把两个憨憨当成掌中宝!

结果,当然是极其自然地一顿训。

相比与胤俄胤禟的芝麻开花节节高,其余几位这几年可真是……

打从康熙四十二年九月,索额图生生饿死在宗人府中。太子爷泪流满面,直言皇阿玛太过。好歹也是在计擒鳌拜、灭三藩、对鄂罗斯问题、从征噶尔丹的重臣。

功劳赫赫的老臣,皇家姻亲。再如何罪大恶极,也不至于落得如斯耻辱下场……

惹帝王大怒,近年来太子动辄得咎,可说是步履维艰。

他这痛失臂膀,大阿哥还以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可惜刚开始蹦跶,便遭到了来自于君父的扪心之问:“你府上至今只有弘昱一根独苗苗,连开枝散叶都做不到,还妄想甚?”

打击过后,还伴随着美人安抚。

可没等着他与新得的两位美人儿翻雨覆云,再为直郡王府添点人气呢。弘昱宝宝就差点儿毁在了某心大格格手里,吓得胤褆一身白毛汗。

好一番彻查下去后,再没甚旖旎心思。

连请了好几天假,专心在家陪儿子。如今依然儿子奴一个的他,竟渐渐淡却了争储之心。只坚持一条基本原则:除了太子继位,别的都可以!

横竖斗了三十来年,他跟太子早就没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性。也受不了老对手上位,对自己指手画脚。而他只能可怜巴巴地,俯首称臣。

对于这一点,他殊为坚持,连弘昱都丝毫动摇不了!

托瑚图灵阿的福,康熙对老三就很有点不待见。

打从他在敏妃百日孝内剃了头,被降为贝勒后。现在也依然顶着贝勒名头,兢兢业业编书中。倒是在清流文人中,颇有那么几分名声。

然并卵,亲阿玛疏离中带着淡淡不喜的态度,注定了他的不可能。

也让他特别乖觉地,自己就掐死了一切不该有的想法儿。只暗戳戳祈祷,太子哥能坚持到最后。便不能,也千千万万的,别让老十那厮成了最后赢家。

毕竟那货跟皇阿玛一样一样的,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护短护到不行。

就凭自己当年跟瑚图灵阿那点小龃龉,也甭想在他跟前讨了好去!

四阿哥胤禛倒也跟史上一样,进了户部。

只已然跟德妃解开心结,母子关系虽不算特别好,却也说得过去的他再没得到康熙的特别怜惜。

胤禛跟史上一样,倒也进了户部。但……

已经跟德妃解开心结的他,并没有得到康熙的特别怜惜。因皇贵妃的种种小动作,康熙对她的印象也是差到了谷底。没褫夺了皇贵妃封号,都是看着那点子血脉亲情与多年相伴上。

没封皇后,更没时不时地跟胤禛一起怀念她。

胤禛这个半嫡的身份自然不翼而飞。

他到了户部后,倒也兢兢业业,甚至一力追回了所有陈欠。可……

有海上贸易与钟表厂、玻璃厂、水泥厂等,大清蒸蒸日上,户部存银累累翻倍。连带着臣民们的腰包也是越发鼓溜,不说处处富庶、户户有钱吧。

至少肯脚踏实地过日子的,都能达到个小康水平。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那些个朝中大臣呢?无非打量着万岁爷与户部没催,他们便也不还,搞不好还能赖掉的主意。亦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肯当出头鸟罢了!

四爷早朝上折子一递,万岁爷这意味深长的小眼神一出。

知道再无幸理的老油条们便纷纷跪下,口称自己有罪。当年万岁爷念着一众老臣等生计困难,遂允许往户部借贷,正是皇恩浩荡。

偏偏他们老迈,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实在不该,亏得四贝勒提醒。明日,哦不,下了朝便还,加倍奉还!

当日散朝后,往户部还银子的队伍排了数里。

胤禛原以为千难万难的要账事儿,竟被万分配合的满朝文武们给轻松解决。自然而然地便淡化了他的功绩,倒让康熙很夸了一番积极还账的文武大臣们。

确实有钱,不敢哭穷,唯恐钱省下了乌纱帽没了的众人齐齐跪倒,争相彩虹屁。

皆言多亏了万岁爷英明,广开海运,积极支持两位亲王办厂。才有了大清如今这繁荣富强的好日子……

至于户部主事阿哥胤禛?

呵呵,他有个甚功劳苦劳哟!

谁不知道如今大清国库财源滚滚来,国库与万岁爷私库都银满为患?六部遍数,就再也找不到比户部更轻松肆意的地儿!

比起以前那些个愁军饷、赈灾、河工,恨不得从砖缝里往出抠钱的户部官员们。四贝勒简直省心到了极致,多大阵仗也不必四处协调,户部存银多着!

五、七、十一、十二几个都比较佛系。

不掺和那些,也没甚太高追求,有追求的老八跟十四都去了沿海。

到了那儿后,他们倒也励精图治,年年创新高。可惜有老十老九珠玉在前,便他们功劳大破天去,在皇帝老子眼里也是胤俄底子铺得好。

在胤俄胤禟往沿海的那几年,十三倒也颇得宠。

可现在老十回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