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星球生态培育(第5/8页)

2月的时候,杰森的症状又复发了。有一天,他睡觉醒来,发现自己两眼的视线无法集中。他的神经专科医师调整了处方用药,并且叫他戴眼罩,可以暂时调整视线。小杰很快就复原了,可是他几乎整周没办法去工作。

黛安很守信用。她开始打电话给我,至少每个月打一次,但通常不会隔那么久。她通常是深夜打来,因为那时西蒙已经在他们那间小公寓的另一头睡着了。他们在坦佩市一家旧书店楼上租了几个房间。黛安有一份薪水,而西蒙在约旦大礼拜堂的工作收入并不稳定,以他们的收入而言,住这样的地方已经算很好的了。天气热的时候,我可以从电话里听到风扇发出的嗡嗡声,在冬天,她会悄悄打开收音机,遮掩讲话的声音。

我邀她到佛罗里达来看第二波发射,只不过,她当然没办法来。她工作很忙,而且教会里的朋友会找他们一起吃晚饭,一起过周末。而且,西蒙不会了解她为什么要来。“西蒙目前正遭遇到一点信仰危机。他努力想搞清楚救世主的问题……”

“救世主有什么问题吗?”

黛安说:“你实在应该多看看报纸。”我想,她大概高估了这些宗教上的争议登上主流媒体的机会。至少我们佛罗里达这边就很难看到。也许西部跟我们这边不太一样。“从前的‘新国度’运动相信一种和基督教不同的基督复临,这也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心里想,除此之外,喜欢在公开场合赤身露体的癖好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早期的作家,像是瑞特尔和葛林盖,他们认为时间回旋直接实现了《圣经》上的预言,也就是说,历史事件重新定义了这些预言,改写了这些预言。他们认为不一定会有真正的大难,甚至也不一定会有活生生的基督二次降临。《新约圣经》中的《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哥林多书》和《启示录》都可以重新诠释,或者干脆不予理会,因为,时间回旋就是上帝亲自介入人类历史的作为,活生生的神迹。时间回旋取代了《圣经》本身。正是时间回旋让我们解脱一切束缚去创造出地上的天国。我们猛然醒悟,千年至福必须由我们自己亲手去创造。”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听懂。”实际上,大概就在她讲到“基督复临”这个字眼的时候,我就有点走神了。

“基督复临的意思是……算了,不说这个。问题出在约旦大礼拜堂,也就是我们的小教会。他们公开重新宣示所有的‘新国度’教义,可是,有半数的教徒是老派的‘新国度’信徒,像我和西蒙。所以,我们忽然陷入纷争,在‘大难’和时间回旋是否符合《圣经》预言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大家开始壁垒分明。究竟反基督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他究竟在哪里?被提的极乐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大难前、大难中还是大难后?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问题微不足道,但却足以引发严重的信仰危机,而且,和我们僵持不下形同水火的却是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朋友。”

“那你是哪一边的?”

“我自己吗?”她不说话了。电话里,我又隐隐约约听到了收音机的声音,夹杂在她的声音里,有一个催眠般的声音在为那些睡不着觉的人播报夜间新闻。我听到那个声音说“梅莎市枪击案件的最新发展”。有基督复临,或是没有基督复临。“这么说吧,我现在很矛盾。我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有时候我很怀念从前那段日子,一路走来努力打造人间天堂。就好像……”

她忽然停下来。我听到收音机夹杂着静电噪声的含糊声音,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在说:“黛安?你还没睡吗?”

“不好意思。”她很小声地说。西蒙出来巡视了,我们的空中相约以及她这片刻而没有肌肤之亲的小小出轨也该提早收场了。“我再打电话给你。”

我还来不及说再见,她就挂了电话。

装载第二系列种子的火箭也顺利发射升空了,就像第一次一样完美无瑕。媒体再度团团包围了卡纳维尔角,不过,这一次我是在基金会大会堂的大型数字投影电视上看的。火箭发射的时候,阳光普照,一群鹭鸶飞散到梅里特岛的上空,就像满天闪亮的五彩碎纸片。

接下来,是另一个漫长夏季的等待。美国生态协会启用了一系列新一代的太空望远镜和射电干涉仪,获取了不少影像信息。这些影像比去年的更细腻、更清晰。还不到9月,基金会每一间办公室的墙上都挂满了高分辨率照片,里面可以看得到我们的成果。我也挂了一幅在医务室候诊室的墙上。那是一张火星的混色阶输出影像。图片上看得出来,整个“奥林帕斯山”的轮廓似乎覆盖着霜或冰,上面镂刻着一条条新的排水渠道,云雾像水一样飘荡在“水手谷”中,血管般的绿色纹路在“火星之眼太阳湖”里蜿蜒流窜。“萨瑞南陆地”南边的高地还是一片荒漠,不过,由于气候越来越潮湿,风越来越强,那个地区的陨石坑已经遭到严重侵蚀,几乎快要看不见了。

接连好几个月,需氧有机生物的数量起伏不定,使得大气中的含氧量也跟着起起落落,不过,到了12月,大气压力已经超过二十毫巴,而且趋于稳定。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不稳定的水循环,再加上新的生物地质化学回馈循环系统,由于这些因素潜在的混沌整合,火星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状态。

一连串的成功对杰森是很有帮助的。他的症状一直没有再复发,而且忙得很开心,仿佛忙碌可以治疗他的病。如果说有什么事情会让他感到沮丧,那就是他渐渐浮出台面,变成近日点基金会的天才样板,或至少也是火星改造计划的科学名人、典范金童。这不是杰森自己愿意的,而是爱德华搞的把戏。爱德华很清楚,社会大众希望基金会能够有一个门面,最好年轻、聪明,但不会给人压迫感。因此,自从基金会成为一个航天领域的国会游说团体之后,他就把杰森推上镜头。小杰勉为其难地承受了这一切。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优秀解说人员,而且很上相,可是他痛恨这样的过程。不管到什么地方,只要看到电视上出现自己的画面,他就宁可赶快离开。

就在那一年,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核电宇宙飞船”无人飞行。杰森全神贯注地留意整个过程。这些宇宙飞船就是要用来运送人类到火星去的,构造上不像种子宇宙飞船那么简单。“核电宇宙飞船”是全新的科技。“核电”是“核电力推进系统”的简称,也就是使用核反应炉动力的离子引擎,比种子宇宙飞船的引擎威力强大得多,足以承载大量的人员和装备。不过,要把这些巨大的宇宙飞船送上轨道,需要史无前例的巨大火箭,远大于太空总署曾经发射过的任何火箭。这项行动,杰森称之为“英雄式的工程”,不过,工程费用也是同样英雄式的昂贵。就连一向大力支持的国会都对这巨额经费亮起了红灯,不过,一连串引人注目的成功压住了蠢蠢欲动的反对势力。杰森很担心,只要有一丁点明显的失败,赞成与反对两边的势力就会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