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龙出渭河(第3/3页)

最后是最关键的改政,就是借纪嫣然之口,实行李斯精心构想来的“三公九卿”制,以强化小盘的中央集权。

把以前因吕不韦弄权而致的官制紊乱,王令难行的局面扭转过来。

表面看去,大多数人仍能保持本身的权力,缪毒甚至权力大增,暗里却成了以缪毒制吕不韦之势,而小盘则再次抓牢了兵权和财政。

吕不韦仍任丞相,昌平君改左丞相为太尉,冯切则当了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三公职权分明。

丞相乃文官之长,上承君主命令,掌金印,佩紫绶,协助秦主处全国政务。

这等若变相否定了吕不韦充满摄政大臣意味的“仲父”身分。丞相并非是作为君主的对立体而出现,而是处处都要上承君王的旨意,加强了王权的权威性。

昌平君的太尉则是协助小盘掌管全国的军务,使秦国的军队有了统一的指挥,无形中削掉了蒙骜、杜璧等以前享有对属下军队有很高自由度的自由权。

这改革等若把以前左丞相一职和大司马结合,又等若把徐先和鹿公两人的权力并为一职,通过昌平君,小盘便可直接控制天下最强大的秦军了。

此职亦是金印紫绶。

三公之末的御史大夫更是李斯这超级脑袋呕心沥血构思出来削吕不韦权力的妙策。

表面上,御史大夫只是等若李斯以前的长史,为小盘处理一切奏章命令,只多了监察臣下的职权。

但当纪嫣然详述职权时,却指明举凡丞相有权处理之事,御史均可过问,而御史监察之权,却非吕不韦这丞相能有。

于是变成以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明捧暗削地减低了吕不韦的影响力。

冯切以前掌管律法,为人公正不倚,由他来当此职,无人敢作异议。

由此方可看出小盘用人精到之处。

缪毒则由内史升为九卿之首的奉常,掌管宗庙朝仪,下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上、太承和六令丞。

这可说是个位高但却没有实权的职位,最适合缪毒这“假阉宦”的身分,亦给足了朱姬面子,以免惹起她的反感。

缪毒原本的内史一职,则由缪毒的兄弟缪肆替上。

小盘从项少龙处得知此人不学无术,只是个好色的庸材,故一点都不担心他。

况且内史一向只管都城三大军系与王宫的文书往来。要作恶也作不出样子来。

昌文君则当上九卿次席的郎中令,负责整个都城的防务,换言之禁卫、城卫和都骑三军都变成他的统属。

其他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七卿中,以廷尉、治粟内史和少府三职最重要,分别由李斯。王绾和蔡泽出任。

李斯等人连升数级,掌管全国的刑罚司法,为全国最高的司法官。下有正、左、右三监。缪毒的客卿令齐和茅焦分别坐上左、右监之位。

治粟内史就是财务大臣,负责全国赋税和财政开支。

少府管国内的商业,亦是要职,像蔡泽这种重臣,小盘亦不得不安抚。

对外战争方面,王齿、蒙骜,王陵和王翦被策封为四大上将军,而项少龙、安谷奚和杜璧三人仍为大将军,只有这七个人有率领大军征战的权力。

这可说是个含有妥协性的政治改革,最得益的是小盘,其次是缪毒,吕不韦却如哑子吃黄连,有苦自己知。

但因现在朱姬和王绾等一众大臣都支持小盘,吕不韦亦惟有黯然消受了。

黑龙这一着天马行空般的奇兵,加上接踵而来的“拦途献书”一下子把吕不韦从权力的极顶至少摔下了几级,以后再不能像以前般只手遮天,为所欲为了。

小盘宣布退廷后,群臣高呼“万岁”,接着人人赶回家去,沐浴更衣,好参与今晚在王宫举行的春宴,而立冬日也成了秦国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