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北方有变(第2/3页)

梅执礼沉忖片刻后说道:“至于当初小范大人究竟是怎样想的,你我如今再行猜忖也没有意思,只是有句话必须提醒大都督……此间的问题,我能想到,宫里那位自然也能想到,偏生宫里却对燕京一直没有什么处置。”

他抬起头来,淡淡地看了王志昆一眼,说道:“若小范大人当初真是预判到了如今局势,只能说他眼光深远。大都督您坐镇燕京,偏生针对的是东夷城,陛下若疑你用心不够,不论换谁来此,只怕都难以凝结燕京军心,如此一来,东夷城的安全自然多了几分保障。”

“我对陛下的忠诚,日月可昭,范闲若想利用此点,那是不成的。”王志昆的话语里并没有什么怒意。

梅执礼点了点头,说道:“很明显,小范大人的这手安排没有起到作用。京都方面对燕京城一直没有什么动作,陛下终究是位明主,对大都督信任有加……甚至此次枢密院的军令和宫里的密旨,其实都是陛下给大都督您的一次考验。”

王志昆凛然,抱拳一礼,说道:“受教。”

梅执礼的脸色却依然凝重,缓缓说道:“可是大都督您真的就不再考虑曈儿?考虑天下间的议论?若真能一战而服东夷城,您自然是我大庆的功臣,可一旦内战祸起,战火绵连……各方的压力就都会堆到了你的身上。”

“可是能有什么法子?若真的压兵不动,则是愧对陛下的信任。”王志昆眉头一挑,沉重说道:“京都之中的冲突,最终还是要落在沙场之上。身为陛下的臣子,有许多事情……不得不做。”

“不得不做,不得……则不做。”梅执礼静静地看着他,沉默片刻后咬牙说道:“说句不臣之言,这毕竟是天子家事,你我这些做臣子的,当然要忠于陛下,但若庆国真的闹出内战来,你我如何向天下交代?京都之变,应该是落于沙场之上,但那位小范大人和陛下很明显并不希望这种动荡会波及得太过深远,不然陛下也不会一直给小范大人留着口气,小范大人也不会在京都老老实实地当这个富贵闲人。”

“那两位都在守着那根底线,大都督后日出兵也请谨记这个底线,威逼可,进犯可,可若要真的流血成河,我看……殊为不智,只怕陛下要的也不是这个结果。”

“可对方是黑骑,那群监察院的狼崽子可不会懂得什么叫退让。”王志昆闭着眼睛说道:“这个分寸太难把握了,既要出兵,又不能真打,既不能误了陛下的大计,又要防止事态扩展得太过严重。”

说到此节,王大都督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这一辈子在刀光剑影里度过,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如今这种复杂的局面。要打便打,那是最简单的,哪怕对方是范闲,是大皇子,可若真的将帝国的东部打乱了,陛下又会不高兴。

“陛下既然有密旨,打是要打的,至少也要真正地对峙起来,将黑骑那方面的气势压下去。”梅执礼微垂眼帘说道:“宫里的旨意必须执行,风雨压山般压过去,黑骑能抗几日?他们虽然是一群杀人如麻的冷血骑兵,但毕竟大殿下不是,小范大人也不是。”

“这种局面维持不了几日,最后终究是要撕破脸的。”王志昆看着他提醒道:“陛下的旨意在这里,我不想让陛下他老人家误以为我办事不力。”

“不,一定会有某个机会,让燕京和东夷城之间的局势稳定下来。”梅执礼看着他忽然微微笑了,说道:“小范大人花了这么大的气力在曈儿的身上,在你和大皇子的关系身上,为的便是想谋求眼下双方之间的平衡。至于陛下的那道旨意……我想他一定有办法让这个事情了结了。”

“虽然旨意难违,但本督确实不想与我大庆的儿郎们在沙场上相见。”王志昆的眉头皱得极深,半晌后缓缓说道:“只是我看不出来眼下的局势,有任何办法既可以让本督不误旨意,又能从牛头山前撤兵而回。”

“那就要看小范大人的手段了。”梅执礼平静地伸出一个手指头,“想依旧维持下去,需要一个变数。这个变数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小范大人一定知道。”

王志昆叹息道:“我并不相信他能做到这点,但如果他真能在五天之内找出这个变数,我只怕也要像曈儿一样,对他佩服不已了。”

……

……

两日后,燕京城内城外一片肃杀气氛,从各处军营里汇拢而来的边军们集合于城前,向着东方开拔,只不过行了半日时间,便已经与前番派出的三千名燕京营士兵会合,来到了牛头山脚下。

一条官道从牛头山脚下经过,穿过那些金黄艳红的深秋山林边缘,向着东海之滨的方向延伸,顺着这条道路行走,大军可以直抵东夷城。

黑压压的军队集结于此,旌旗迎风飘扬,骑兵轻甲覆身,杀气腾腾,这支军队共计已经超过了万人,气势看上去煞是骇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来势汹汹的庆国边兵,却被滞留在了牛头山下,一步不得进,因为山下那条官道的入口处,有整整三排全身黑甲的骑兵正在严阵以待。

只有三排,共计百余人的黑色骑兵,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阴寒味道,拦在了官道正中。而两边的缓坡山腰之上,则是两道更加浓郁的黑色墨线,亦是黑骑。

燕京大都督王志昆为了向陛下展露忠诚,这一次的试探可谓是下足了血本,足足派了一万名边军过来。大都督自己当然不会亲自带兵,领兵的是他的一名亲信将领,已经得到了密令。

这位将领看着远方官道上的黑色骑兵,心里有些发寒。庆国军方对于监察院六处的黑骑是闻名已久,也是嫉妒已久,因为对方拥有最好的装备,最好的战马,浑身上下的轻甲全部是内库三大坊亲自打造,完全是用金子堆出来的战斗力。

军方内部一直有黑骑不过千,过千不可敌的传说,这固然是因为在这数十年间的几次合作之中,庆国军方将领们深深知道这些黑骑的厉害,也是因为庆律和旨意当中,严苛将黑骑数量限制在一千名以下的原因。

当然,也有军方将领并不服气,庆军之精锐名震天下,不论是定州骑兵还是北大营的长箭大营,都是威名赫赫之辈,怎么甘心让监察院的一只附属骑兵便抢去了所有风采。

然而三年前京都叛乱一役,范闲带着五百黑骑潜入京都,在正阳门下一场血腥厮杀,黑骑像来自冥间的杀神一般,在无数双目光之前,生生搅碎了叛军骑兵大队。

那可是老秦家的精锐!甚至连秦恒都被黑骑枪挑而死!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让庆国军方真正了解了黑骑的厉害,再也没有人敢小瞧对方,甚至在心里产生了某种难以言表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