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很高,情商却低(第2/5页)

过去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新目标的提出,也不会有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这四个字的明确。现在已经明确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是姊妹篇、上下集。没错,“依法治国”相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手段又是目标,既是方法又是方向。

还有一个反例,中国足球,隔几年就谈一次方向,从来不提供方法,后果呢?

想想看,每届足协主席一上台,就要制定一个“未来十年发展纲要”。这届“世界杯”德国夺冠了,中国足球号召学德国。可是你仔细看那场比赛,德国跟阿根廷踢,阿根廷赢的可能性更大。德国后卫严重失误,阿根廷前锋一看好机会来得太突然,反而晕了。如果那两三个球进了,阿根廷夺冠,中国是不是就要学阿根廷?

一场比赛中的偶然性,将决定中国足球未来的必然方向,这太搞笑了。或者能彻底学德国、一直学德国,也没问题,可是这届“世界杯”之前咱们学的是西班牙。

所以,传媒也好,执政者也好,执行者也好,如果依然热衷于天天在那儿谈方向,从不提供方法,好的方向怎么实现呢?

如果没有特区的建立,中国怎么开放?如果没有土地承包的开始,改革怎么破局?在“聪明”的中国改革中—很多时候“聪明”体现在字词的更迭上,失业改成了下岗—如果没有“下岗”,怎么完成那次历史性的缓冲?

“摸着石头过河”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包括“不争论”“要允许去试”,不都是方法吗?

邓小平是一个既有方向又有方法的人。他明确了方向,同时用一种宽容的态度,鼓励大家提供方法。尤其在浙江,这种感受应该非常明显。浙江的经济模式就是在“不争论”“允许试”“放手”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有很多领导对“浙江模式”表示过赞赏,对吧?

有人开玩笑说,改革最初十几年,浙江的特色是一楼在写检讨,二楼在搞接待,三楼在写成绩汇报。这是很多年前,试验走得太超前了,偶尔写写检讨;同时,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源源不断;本地领导又在写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经济又增长了多少。

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方向和方法的结合也早有定数。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道”,在“儒释道”中最该居首。“道”这个字怎么写?先要写一个“首”,接下来写一个“走之”。“首”是什么?脑袋,代表的是思考、方向。“走之”呢?行动。知行合一,缺一不可,顺序也不能错。

那么,对于传媒人来说,什么是方法呢?比如有些选题,乍一听好像不能做,问题是你找到能做的方法了吗?记者是干什么的?是陈述过程和记录事件的。可是现在很多媒体人把它简化了,上来就想直奔结论而去—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岂有此理。

要知道,结论是危险的,过程是安全的;结论是方向,让审查你的领导都提心吊胆,但过程是方法,是行走,反而是安全的。媒体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是细节和过程的阐释,而不是简单地只下结论。

很多年前,丁关根当宣传部长的时候,召集过一次中央台六七个人的小型座谈,我也在场。他问主管新闻的副台长:“《焦点访谈》一周七天是怎么安排的?”副台长说,一般情况下三篇正面的,三篇批评的,还有一篇“游击队”,就是不一定。

丁关根头也没抬说了一句:“在我看来,七天都是正面的。”

我的思维当时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什么要纠缠于表象?哪怕连续一周都是看似负面的报道,但它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促进了问题的进一步解决,难道那七期节目不是正面的吗?

这句话也让我明白,为什么在丁部长的任期,涌现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一系列新栏目,以及那一场电视新闻改革。这一切都是奔向好方向的方法,也真的蹚出一条通往正确方向的道路。

联系当下,我觉得又到了可以重新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有好方向更需好方法。

智商决定对手,情商决定结果

接下来说第二点,情商与智商。

前天的节目中,我评论习近平主席所说的“APEC蓝”:这是一句既坦诚又高情商的话。我特别加了“情商”二字。因为习主席谈到,那些天他每天早起先看天气,担心有朋自远方来,被坏天气扫了兴。好在人努力,天帮忙,始终不错;想夸上两句,可又怕话说早了。有人给它起名叫“APEC蓝”,很美好也很短暂,那么希望今后通过大家的努力,“APEC蓝”能变成永久的蓝。

我为什么说他情商很高呢?一个互联网上诞生的词,被传统媒体放大,再被总书记说出来,前后不到一周,这样的经验在过去几乎没有。

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们,APEC开幕前我去怀柔,怀柔宣传部长非常忧虑地跟我讲,最新的天气预报出来了,11月8日到12日,整个会议期间都有严重雾霾。从那天开始,石家庄车辆限行、济南停课停产,都跟这次天气预报紧密相关。

我也在心里打鼓,这能管用吗?结果证明很管用,因此才有了互联网上“APEC蓝”这个说法—最初不是表扬,而是吐槽,也包含着某些腹诽的成分。但是连发明这个词的人都没想到,总书记不仅直面,而且坦然引用,使得“APEC蓝”突然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中国梦的一小部分,吐槽的含义没了。

我为什么说,很多时候执政领域在传播沟通方面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大家想想看,当社会不断前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变成公民、社会越来越需要沟通理解的时候,官员和媒体人的高素质、高智商是必然的结果。但仅仅动用智商是很危险的行为。中国人常说一句话:“你以为谁傻呀?”如果你在那儿斗心眼,一个老百姓也许没觉出来,十个老百姓肯定有好几个觉出来的,就会产生抵触,甚至对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包括依法治国,其中必然也包括提升整个社会的情商,尤其是执政者的情商。一个国家的良性运转,一个社会要达成和谐,情商必不可少,甚至高于智商。

我经常跟我儿子说,智商决定你跟谁比赛,情商决定你比赛的结果。

再举一个反例,温州“7·23”动车事故发生时,正值高铁蓬勃向上的发展期。几十个生命的离去,加上陌生的新兴科技,一下子触动了中国老百姓的敏感神经。此刻该如何面对人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