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2页)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闵安士闭目沉吟,道:“很好,你这些年,一直都很好。”

“多谢老师赞誉。”陶太守拱手,一脸感激。

“之前赈济粮被烧一事,邵青已经回去说明了,殿下知道是你毁家纾难,解救韩郡百姓之危,对你颇有赞誉,至于之前韩郡叛徒一事,你也无需挂心,殿下明白,你有自己的苦处,你掌控韩郡的时间尚短,一时半刻的清理不干净这些残毒,也是合乎情理的,不怪你。”

“殿下心胸开阔,待下宽仁,是下官的福气。”陶太守抬袖擦了擦眼角,却什么也没有。

闵安士仿佛没看到,或者已经年迈,眼神不好了,只是叹息道:“我却是没用了,朝廷之上,一招不慎,落入旁人陷阱之中,幸好陛下顾念我一生为国操劳,才允我一个告老还乡。”

“老师不必忧心,好生保重身体才是,他日,未必没有返回朝堂之时。”

若五皇子登基,身为五皇子的门人,闵安士自然能有机会返回朝堂,毕竟,朝中像是闵安士这样的文坛泰斗并没有几位,这也是闵安士明明落入旁人陷阱,却能全身而退的根本,任何帝王,都不愿意背负一个诛杀名士的罪名。

闵安士抹了抹眼泪,似是真的伤心了,不过还是摆手道:“罢了,不提那些了,说说书馆建的怎么样了?我带了那么多书回来,实在是不忍这些书籍随我一个半截身体入土的老头子就这么埋没于尘埃,便是能让天下读书人多看看,也是好的。”

“老师放心,我定会办好此事,不使老师忧心。”

“那就好。”闵安士隐隐流露出一丝茫然,眼神中透着颓态,似乎是真的老了。

陶修德在书房外的院落里等着,陶太守出来的时候,陶修德立刻上前,低声询问,“闵老可愿见我?”

“他累了,不愿见人,走吧!”陶太守手被在身后,淡淡的道。

陶修德十分失望,他还想请闵安士帮他指点下文章呢!不过既然不行,陶修德也没有坚持,随着陶太守一同离开,走了老远,陶修德又想起闵安士带回的书籍,立刻问道:“那书现在能看吗?”

陶太守白了身后自家的傻儿子一眼,“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是搏名声用的东西罢了。”

“啊?”陶修德一愣,没反应过来。

陶太守道:“老师被驱逐出朝堂,他日若想再被启用,总得让人想得起来他才好,而这些书,就是为他扬名的根基,日后,韩郡学子,但凡看过他的书受过他指点的,严格说起来,都得自称一声是他的弟子了。”

如此,这些人日后入了朝堂,便天然与他有些关联,他便有用武之地,五皇子,就必然能想得起来他,知道他还有可用之处。什么垂垂老矣,茫然无措,陶太守摇头,丝毫不信。立足朝堂两代,甚至敢于插手第三代皇子们的帝位之争,门生弟子遍布天下,闵安士根本不是他表现的那样,只是个垂暮老者。

甚至,他都觉得,并非是闵安士落入了旁人的陷阱,他在朝堂浮沉几十年,岂会那么容易落入圈套?其实更有可能的,是手伸的太长,身陷夺嫡之争太深,被帝王所忌,借故被赶出来罢了。

老师已经老了,可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啊!陶太守叹了口气,他对闵安士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他们之间唯有的只是利益和利用,他虽然口称自己受闵安士教导,但实际上只是考中进士之后,去他府上说过一会儿话而已,然后没多久他就外放出去了。

而闵安士,也同样对他这样的弟子没有什么感情,闵安士要的是门生遍布天下,所有人都奉他为师,他并不会在意某一个人,陶太守能有今天,几乎全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