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论阶级的形成(第2/2页)

杜雯把那小塑料盒递回去:“万万你发现没,如果做成这么小的手绳挂饰,就可以用上你说的那种珐琅彩工艺。”

本来真是没把这些小东西当成雕塑品,顺手做的工艺小玩意儿,主要是给大家锻炼技艺,熟悉工序的,万长生闻言眼睛一亮:“真的哦,这一定好看!”

江浩咬着筷子头把方案确定下来。

众人七嘴八舌的出主意。

就这样连吃个饭,大家都能搞出好几款产品来,然后现场又分组凑文创小团队。

这也是杜雯最近开发出来的项目组模式,因为文创产品涉及到可能很多内容,任何一款只要有人牵头交出明确的设计想法就能成组,然后哪些人参与进去成为组员,最后产品销售提成就有迹可循。

如果卖得好,那就意味着可能几年几十年都能陆续提成。

从上学期万长生来平京开始的文创产品大框架,现在半年过去,各种生产外包厂家逐渐熟悉到位,即将开始出现产品上市的局面了。

大美社内部是很激动的。

万长生和杜雯也很期待。

对少数人可以用梦想、热情、爱好可以来带动,但大多数人还是要用收益来凝聚。

年轻的庙守和小官僚女儿把这点都看得很清楚。

仅仅用大美培训校作为大家的收入来源不够。

三千艺考生的规模也仅仅能用到一两百位助教,今年大美社算上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已经有超过五六百人。

未来每年还会狂增人数,直到三四年以后才达到比较稳定的数字。

这当中肯定有优胜劣汰,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各个类别的配套工作组,围绕培训校建立起来以后,广告、文宣、摄影摄像这些也需要大量工作项目来带动。

所以依托培训校搞文创产品是第一步。

这其实是变相的考虑就业率,万长生和杜雯站的高度,不由自主的就被拉到这样。

大学几年,他俩甚至得不由自主的带领这样一家可能会有两三千名专业人员的巨大团队!

放到商业领域的规模,这都接近很多集团公司的体量了。

最初几十人只是万长生顺手协助参加高考集结起来的,然后被杜雯有意为之的团队商业化。

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能量呢?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