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2页)

这事儿传开来,皇后娘娘自嫁进宫里来,名声算是彻底立稳了。

先前总有人说皇上专宠皇后,被皇后蛊惑,也是后头皇上自揭其短方才了事,后来又有皇后惊掉众人下巴办学堂一事,皇后的名声着实一般,有人说皇后除了出身,便无可取之处。

你现在在说这话试试?

除了被呸一脸,还能落着好?尤其是在沣江一带,皇后的名声瞬间高至顶点,甚至比皇上还响亮些。

那些个后宅妇人们见此,羡慕得眼睛都红了,且不说皇后娘娘借捐银已是得了多大名声,那是多少银子都换不回的好名声!

就说那些皇室宗亲家的小崽子们,先有皇上圣旨褒奖并赏赐端砚,后有现在一个个三五岁的娃娃们名声竟然比一些朝廷命官还要响亮。自家孩子怎么就没这好事儿呢,自小有了好名声,以后甭管是科举还是当官,好处多了去!

对小老百姓们来说,朝廷当官的那么多,数不都数不清,也记不过来,顶多记得青天大老爷父母官,可这群平均年龄不到五岁的小团子们是彻底出名儿了,叫他们都记住了。

不光是沣江的百姓,就连京城周围的百姓们都知晓了,皇后娘娘学堂里的贵人小团子们个顶个品行好,是难得的权贵家族出来的好团子!

这些小贵人们既不仗势欺人看不起寻常穷苦百姓,也没有那些纨绔习性,品行一等一的好,都是善良可爱的好团子!

“听说刚封的盛王世子攒了好久的银子,全给捐出去了!”

“可不是,盛王盛王妃不待见世子,世子吃顿饭都困难,更别说攒银子,攒这么多银子肯定不容易,由此可见世子年龄虽小,教养品德却很难能可贵!”

“还有栾郡王府的,禹亲王府的,恭亲王府的……”

“这些全都是皇后娘娘学堂里的,娘娘果真会教书育人,这些小贵人们日后铁定有大出息!”

总而言之,在沣江和京城老百姓们眼里,皇后娘娘学堂里那些小团子们都是善良可爱的好团子,别人权贵家的团子都是妖艳团子,半点儿也比不上这些好团子!

没捐银子,没上皇后学堂的“妖艳团子们”:……???

隔天皇上御案上折子就有好几本隐晦问皇上还能报名宫里的学堂不?问这话的是先前没报名的那些皇室宗亲。

大臣们则有人光明正大在折子上提议说,有道是有教无类,不应区分出身,皇室宗亲家的能上学堂,他们为何不行?

不怕死的大臣抗议,他们家也有小崽子要上学啊,不能搞区别对待!请皇上跟皇后娘娘商量商量,看是不是把门槛调一调,叫三品以上朝廷命官家的孩子也能上宫里学堂?

褚稷看完折子给气笑了,“正事儿没干几件,想得倒是美!”

这边褚稷刚说大臣们正事儿不干,那头大臣们的后院夫人们开始摩拳擦掌搞事了。

这年头好名声儿,谁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