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八章 亡不知戚(第4/5页)

银杏在一旁笑道:“土石上有竹子,一寸长,这是一个‘等’字。娘娘是让封大人散了宴后等一等。”

我淡淡道:“封大人数度起落,明知当今不喜欢他,还肯入京为官,自然是想做些事的。今夜有事,他怎能不等?”说着将纸片塞入封套,银杏揭开薄胎灯罩,热气涌出,纸封被吹得稍稍一歪,随即被舌焰吞卷,一寸一寸化成了灰烬。我将它丢入无水的瓷盂中,火光照亮内壁的鱼纹,鼓胀的双眼现出许多生动的表情。

夜深了。汴城灯火漫漫,泛起清杳的光雾。穹顶四合,密不透风,银汉迢迢,星光熠熠。是何等魅惑的夜色,结发夫妇依旧年轻力壮,床几之间,十指相扣,坐揽江山无余。

我熄了灯,默坐于窗前,像一只猫头鹰立在枝头,俯视岩穴中的猎物。守坤宫近在咫尺,虽隔着土石,地下的蠢动仍一目了然。

已是子末丑初。

银杏提着灯换了浓茶上来,疑惑道:“都这样晚了,中宫那边怎么还没有动静?”

我轻声道:“还早。”

银杏忐忑唤道:“娘娘……”

我笑道:“别怕。若华阳不来,至多空等一场,也没有什么。”

银杏叹道:“娘娘眼睁睁瞧着华阳刺杀陛下,便一点都不心疼么?这会儿去告诉陛下,还来得及。”

我冷笑道:“先帝隐忍半世,勉强做上太子。才登基五年,刚刚做了爹爹。他好端端去畋园狩猎,却糊里糊涂地被人暗算了。若不是薛景珍,不是绿萼,不是施大人、董大人,不是你与刘钜,他便饮恨黄泉,永世衔冤。高氏、曹氏与朱云都已偿命,也该轮到他们夫妻了。”

银杏沉默半晌,低低道:“他二人回来了也好,娘娘少了许多煎熬。”

正说着,忽听有人拍门。银杏身子一颤,险些从地上跳了起来:“奴婢去开门。”

我止住她:“开门不是你该做的。”

银杏恍然,退了半步:“是……奴婢造次了。”

期盼了许久的事物,也明明知道它是什么模样,猝然降临依然叹为观止。遇乔宫值房的灯亮起,一个老宫人提灯开了门。只开了一条缝,就被来人猛地推开,跌倒在地。烛火刚刚点着红绢灯罩,被来人一脚踩灭。她一气奔到椒房殿前,颤声道:“奴婢桂旗有紧急事求见贵妃娘娘!”连说了几遍,我这才令银杏点上灯。外面值夜的宫人见寝殿中亮起灯光,这才敢叩门禀报。

我命桂旗入殿,匆忙披衣相见。但见桂旗衣衫单薄潦草,一路狂奔后忽然停下,冻得瑟瑟发抖。她跪下叩头时,不敢以掌贴地,五指微曲,指尖一片赤色。她的裙上,斜印着一个血手印,瞧大小,当属女子——只剩了拇指与食指。

我吃了一惊:“守坤宫出了何事?!”

桂旗仓皇大哭,语无伦次:“皇上与皇后都死了,娘娘——”不待她说完,我提手便给了她一巴掌。桂旗愕然不语。

我轻喝道:“胡言乱语!还不噤声!”

桂旗复又磕头如捣蒜:“奴婢死罪!”

于是头发也顾不得绾,匆匆裹了一件衣裳,便带着小钱、银杏与采衣,一径往守坤宫来。守坤宫灯火通明,宫人们将椒房殿围了个水泄不通。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不解、惊诧与恐惧。想是姜敏珍约束得好,尚算安静。

桂旗排众入殿,不一时,姜敏珍亲自迎了出来,草草一礼,含泪道:“娘娘总算来了。”

我一面跨入椒房殿,一面问道:“到底出什么事了?皇上与皇后如何了?”

姜敏珍道:“皇上与皇后遇刺了,如今人事不知。”

我蹙眉道:“刺客在哪里?女医何在?唤太医了么?”

姜敏珍道:“女医正在服侍,奴婢已命人去唤了太医,至于刺客……”他满脸通红,忽然跪了下来,“奴婢死罪,奴婢就守在殿外,待听到皇后娘娘的呼声进殿,刺客已无影无踪。奴婢已派人告诉了殿前指挥使李将军,想来李将军已派人去捉拿了。”说罢掩面哭泣。

殿前指挥使“李将军”,便是李威。高旸登基后,他不便入宫贴身服侍,于是高旸将禁卫军交给了他。我冷冷道:“确是死罪!起来吧。”姜敏珍颤颤巍巍地站起身,依旧呜咽不止。我又问道:“皇上与皇后在哪里?”

姜敏珍道:“陛下移到了东偏殿,皇后在寝殿的纱橱里。”

东偏殿燃了许多炭火,十分燥热。高旸被血浸透的寝衣并止血的棉布被抛在一旁,身上腿上到处是伤。女医正指点宫人按住伤处止血。因失血过多,高旸面色惨白。

我问道:“龙体如何?”

女医如实道:“启禀娘娘,陛下为铅弹所击中,自腰至肩七颗,腰身以下两颗。外创过重,内腑亦大损,脉息微弱,只怕……”

我蹙眉道:“铅弹?”说罢回头望了一眼姜敏珍。

姜敏珍愕然道:“莫非是火器所伤?可奴婢在外面并没有听见声响。”

不是火器,是机栝。火器不可能近距离射出那么多弹子,同时打遍周身。我冷冷向女医道:“你们不是会缝合么?”

女医跪下泣道:“娘娘恕罪。奴婢们只会处置刀斧跌堕之类的外伤,而陛下伤及内腑,奴婢不敢擅自主张,还要等太医来做主。”

我不理她,又往寝殿的纱橱中看望启春。启春亦昏迷不醒,肋下被划了长长一道伤口,皮肉翻起,露出白森森的肋骨,形状甚是可怖。右手被利刃削去了三根手指,已被包扎妥当。女医正忙着止血,一面回头催热水与桑白皮线。

回到寝殿,我立在北窗前。窗是虚掩的,原本应当一尘不染的窗台,竟多了一层浮尘,拈在指尖尚有衰草的气息。北窗外,是守坤宫的后花园,一径向北是益园,再向北,便是金水门与玄武门。是了,十七年前的冬夜,我也是由益园翻入后花园进入寝殿劝服裘后退位的。刘钜与华阳,也不是头一回来守坤宫的寝殿了。这条暗道,竟是百用不厌呢。

姜敏珍道:“娘娘在瞧什么?”

我指着后花园道:“刺客是从这里逃走的。后花园与益园无人巡夜,刺客如入无人之境。只要避开金水门与玄武门的侍卫,便能越墙而走。这刺客是个高手。”

姜敏珍瞠目道:“怪道奴婢一进来,刺客便不见了踪影。可奴婢进来时这扇窗并没有开着。”我横了他一眼,“那是你眼盲!”姜敏珍连声告罪。

我走出寝殿,坐在凤座下首。姜敏珍命人奉茶,又唤了几个小内监在门首,恭恭敬敬道:“如今帝后重创,社稷垂危,还请贵妃娘娘做主。”

我嗯了一声:“今日政事堂是谁在当值?立刻宣他进宫。宣大将军文泰来,殿前指挥使李威。请贞德皇后与皇太子过来,暂且安置在东配殿的暖阁里,派几个老成的宫人侍候。请封女典过来。皇太后素来身子不好,切不可惊动她老人家。”停一停,我又问姜敏珍,“你还没有将此事报去济慈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