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第二十三章 安危自亡(第3/4页)

高曜扶棺茫然:“什么?”

我淡淡道:“一个人下定决心去死,无外乎有两个因由,一是他死后,身后的活人能因此受益、或受害,此是外因。二是,他万念俱灰,生无可恋,或激愤难当,以死明志,此是内因。臣女以为,殿下如今是皇长子,从无过犯,即使娘娘不自尽,殿下也还是有望成为太子的。”

高曜道:“可是昱嫔就要生子了,倘若她生了一位兄弟,父皇自是宠爱他胜过孤。”

我冷笑:“昱嫔便算再得宠,此时也不过刚刚有孕,腹中之子是男是女尚且不知。便算是个皇子,他也还那么小,如何能与殿下相比?慎妃娘娘真的有必要一定在此时自尽么?”

高曜一惊:“姐姐是说……母亲自尽是有内因的么?”

我静静道:“臣女以为,必是有的。娘娘自从退位,素来无心争宠,初时对殿下能不能做太子也并不在意。臣女知道殿下想做太子,只是若以慎妃娘娘的性命来换取殿下的太子之位,殿下愿意么?”

高曜斩钉截铁道:“不愿意!母亲也知道孤不愿意!”

我颔首道:“臣女以为,这些外因虽强,却不足以教娘娘舍命。定然还有内因。”

“是什么?”

“殿下曾问过臣女,当年娘娘被迫退位是不是另有隐情。殿下还记得么?”

“姐姐当时没有明说,但孤知道是有的。”

“殿下对娘娘提过此事么?”

“玉机姐姐千叮万嘱,教孤不可随意透露此事,孤自然不敢与母亲说。”

“慎妃娘娘当年无比珍视她与陛下的夫妻之情与她的正宫之位,如若知晓被迫退位的真相,殿下以为会如何?”

高曜迟疑片刻道:“孤不知道。”

我微微冷笑:“殿下并非不知,而是不敢想。”高曜的额上顿时沁出冷汗。

我掏出丝帕,将慎妃棺中白瓷上的泪痕擦拭干净,转眸凝视她苍白安详的面容,良久方问道:“陛下今天来过了么?”

高曜道:“父皇还没有来过历星楼。”

我冷冷一笑,不再言语。晚膳时分,我劝高曜回去用膳歇息,自己仍在历星楼守灵。

丑初,白烛将尽,我和芳馨正换新烛,忽见小简轻手轻脚地进来,道:“圣驾到。”忽见我在,顿时一怔,又上前道,“朱大人快接驾吧。”我连忙带领众人跪迎。

皇帝疾步走了进来,脱去裘皮氅衣,露出里面的白色锦袍。他低头看我一眼,温言道:“平身。”

我站起身来,垂目不语。皇帝道:“这么晚朱大人还在此守灵,辛苦了。”说着接过小简手中的三炷檀香,亲自在白烛上点了,双手竖在香炉之中。

我见他一脸倦色与愁容,遂恭敬道:“夜深了,陛下怎的还不歇息?”

皇帝歪坐在圈椅上:“才看完了各地的上书,一时还不想睡。想不到朱大人也在这里。”我心下一软,垂头不语。只听皇帝又道:“近日各处多事,朕的脾气是暴躁了些,没想到慎妃的气性更大。”

我亲自奉茶。皇帝见我不说话,便赶了赶茶叶,嘿嘿冷笑道:“辽东的归义公萧乾国联合族中子弟,聚兵造反。朕命大将军陆愚卿去平乱,他托辞旧患复发,只荐了麾下一个小将去。你知道这是何意么?”

我愕然,“臣女不知。”

皇帝道:“你这个女甘罗,也有你不知道的事情。”见我不说话,又道,“西南边境不宁,江南豪族作乱,夏秋之际又水旱频发,群臣都不得力。朕要去南巡。”

我不由关切道:“年关将近,陛下又要出宫?”

皇帝疲惫道:“孝宣皇帝有言,‘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55]朕没有这样的州牧郡守,只得自己去了。”

我看一眼小简,小简忙上前道:“陛下,夜深了,回宫吧。”

皇帝嗯了一声,起身向我道:“朱大人也早些回去吧。”

送过皇帝,芳馨扶起我道:“这些国家大事,陛下为何要说与姑娘听?”

雪子沥沥扫在屋檐上,我伸指接过,只觉掌中冰凉一片:“他无非是想说,谁都有自己的委屈和无奈,若都像慎妃一般一死了之——”说着摇摇头,返身回到灵堂中。

第二天清晨回到漱玉斋,芳馨命人烧了热水沐浴。我撩起热水净面,指尖尽是粗糙。又觉双眼干涩,头痛欲裂,满身的困倦,却毫无睡意。热水迫住胸口,教人无法呼吸。

我的呼吸声惊动了在一旁调弄玫瑰干花的芳馨:“姑娘的身子不宜久浸,还是起身用膳吧。”

我不答她,只是问道:“北燕新归,便有归义候萧氏叛乱,陛下命陆大将军去平叛,大将军为何不去?”

芳馨缓缓添了一勺温水:“陛下不是说大将军旧创复发了么?”

我拈起一片被水浸得温软的玫瑰花瓣,放在鼻端轻轻一嗅:“春天采下的花,还是很香呢。”

芳馨笑道:“春天受的伤,冬天是最容易复发的。”

我笑道:“姑姑知道何谓百战百胜之术么?”[56]

芳馨摇头道:“姑娘知道奴婢没有读过书的。”

我微微一笑:“魏惠王三十年,魏国以太子申为上将,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了孙膑来救。魏国大军行到外黄,一个姓徐的人对太子申说:‘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要听么?’太子道:‘自然要听,先生请说。’徐子道:‘太子为主帅攻赵,大胜则富不过有魏,贵不过为王。若胜不了齐国,便做不了太子了。这便是臣的百战百胜之术。’”

芳馨道:“那魏国这一战究竟是打了还是没打?”

我笑道:“太子申想退兵,奈何主将是庞涓。这一战,便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芳馨正为我篦头,闻言顿时慢了下来,怔怔道:“姑娘是说,陆大将军已然位极人臣,不肯去北方平乱,是效仿徐子的百战百胜之术么?”

我一笑,又道:“姑姑知道秦国名将白起是怎么死的么?”

芳馨笑道:“既然是名将,定然是战死的了?”

我摇头道:“不,他是被秦王赐剑自裁的。长平之战后,秦国先后派王陵和王龁率兵围邯郸,赵国有外援,秦兵伤亡惨重。于是秦王派白起去代替王龁,白起不肯去,说长平一战,秦兵伤亡过半,国内空虚,且诸侯兵盛,与人争国都不利。秦王与应候多次征召,白起只是装病。后来秦国果败。白起骄矜,惹怒秦王,被贬为士卒,流放阴密,走到杜邮时,秦王赐剑自裁。”[57]

芳馨想了好一会儿,方道:“姑娘说百战百胜之法,奴婢还能想得明白。这白起之死,奴婢不明白。”

我冷笑:“秦王倾全国之力去围邯郸,士兵死伤惨重,此正是国难之时。白起不思保国全军,因一己私欲而装病在家,秦王与应侯数次征召,全不应召,此等逆臣,不死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