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各自谋划(第2/3页)

“陛下。”周襄颤颤巍巍的进来,朝着萧千夜下拜行李。两年多的时间,本就已经年过七十的周襄苍老了很多。这两年战事不停,周襄韩敏这几个老臣也跟着萧千夜操心不已。萧千夜年轻还能顶得住,周襄和韩敏年纪却打了。之前颍川之战失利的消息传来韩敏就病了。许多事情也都压倒了周襄的身上,也让他更加辛苦了。虽然这几年周襄和韩敏也有些不和,但是如今老伙计突然病了,他也是一阵手忙脚乱累得不轻。

萧千夜连忙道:“周先生免礼,朕不是说了,先生年事已高,这些虚礼能免则免。先生快坐下说话吧。”不管萧千夜这人人品怎么样,但是对于身边这几个从小教导自己,如今辅佐自己的老臣确实真心尊重的。

“礼不可废。”周襄拜谢,起身道。看看萧千夜的神色,周襄问道:“看陛下的模样,像是有喜事?”

萧千夜点点头,道:“刚刚收到消息,宁王已经和燕王结盟了。”说是结盟,不如说是宁王归附了燕王。毕竟最后的赢家只能有一个。

周襄皱眉,“哦?这可算不上好消息。”燕王额宁湾结盟,何止不是好消息,简直是天大的坏消息。

萧千夜笑容一敛,也微微叹了口气。宁王跟燕王联手了对他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毕竟还算不上是最坏的消息,“先生放心,泰宁卫最少还要十天之后才会感到彭城,朕已经传信给南宫怀,令他派兵半路拦截。而且…既然卫君陌和燕王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彭城,那么咱们之前的计划……”

周襄一想,也不由得点头笑道:“陛下说得是,是老臣多虑了。只要西边赢了,然后调转兵马与南宫怀会师,百万大军合围燕逆。等到泰宁卫赶到,一切早就尘埃落地了。宁王是个聪明人,燕王败了他就绝不会再跟咱们拼命。”

萧千夜点头,“周先生说得是。这两年我军接连败退引得朝野动荡不安,一切…就只看这一次了。说来,这次确实卫君陌自己给了我们机会。若不是他带兵离开辰州,有要商戎带兵支援颍川。哈哈…辰州只剩下一些根本不会打仗的文人和南宫晖一个草包!”

周襄摇头道:“卫君陌若是不出辰州,颍川早已经被我们拿下,这次燕王只怕也无法脱线。所以……”

所以,卫君陌还真的是他们的克星。辛苦布置了两年,若没有卫君陌这个瘟神两路幽州军都已经败了,说不定燕王也早就被他们拿下。到时候只有远在幽州的燕王妃和镇守边关的朱宏,燕王府还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被周襄这么一说,萧千夜顿时也觉得没什么高兴得了。再想想那一张关于卫君陌的命格不由咬牙,果然是他的克星么?!

周襄捋着胡须,思索着道:“陛下还有一事……”

“周先生尽管说。”萧千夜道。

周襄叹了口气道:“这次大战若能得胜,陛下当立刻减免徭役赋税,以安民心。”

萧千夜微微蹙眉,道:“周先生,现在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打仗打的是什么,除了兵马就是粮草军需,粮草军需从哪儿来,不就是赋税么?这三年仗打下来,早就已经国库空虚,若是不收税哪里来的钱用?

周襄摇摇头,“陛下可知道,这江南有多少青壮上战场么?”

萧千夜凝眉,周襄叹气道:“加上这次陛下新派上战场的,只这两年征兵的人数就有两百万之众。”两百人对偌大的大夏或许算不上是伤筋动骨,但是现在他们手里能掌握的地方其实已经不足先帝时候的一半了。而江南什么最多?读书人,富商,权贵,这些人都是不能征兵的。于是,兵役就要从普通百姓中间出,而这些百姓又是田间耕作的主力,他们上了战场,田地无人耕作,赋税一样收不上来。

萧千夜明白周襄想讲的是什么,有些头疼地道:“当年皇祖父驱逐北元时什么都没有,仗也打了十多年,怎么现在才三两年就支撑不下去了?”

周襄无奈,“陛下明鉴,当年中原百姓受北元人奴役,本就是民不聊生。苦日子过久了自然也就不觉得苦了,驱逐北元,更是让百姓有了个盼头,所以追随者众。即便是打了十几年,百姓也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粮食送给先帝。为的便是有一天能过太平日子。可是…咱们现在这算什么呢?”同室操戈?叔侄相争?无论是哪一个也绝对无法引起百姓太多的支持和同情。甚至因为大夏开国时间太多,许多百姓心中连正统两个字的概念都没有。反正都姓萧,都是先帝的子孙。谁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他们就跟谁。

萧千夜沉默了片刻,道:“咱们支持不了,燕王府难道会比我们更轻松?这两年,燕王派上战场的兵马也应该超过了百万了吧?”北方比江南更加的地广人稀。周襄在心中暗叹,燕王还真的比他们轻松得多。至少,燕王不需要养着庞大的朝廷官员体系,甚至燕王到现在连手底下的将领幕僚像样的官职都没有封赏。这固然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表明他骑兵不是为了争皇位,自然也无权自己册封官员。但是同样的,燕王也不需要给手下那些将领高官厚禄,还有那些官员的家眷什么诰命贫瘠。而燕王也不需要担心这些人会因此背弃他,因为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荣华富贵在将来。

再来,燕王不需要养着那一大群的皇室宗亲。先帝子孙繁盛,每一个被封王封侯的就算你削藩了,每年还是要给皇亲们大笔的钱财养家。这些消费加起来,足够再养一支几十万人的兵马了。

“据老臣所知,这两年…燕王麾下所有的地方,从未加赋。”周襄沉声道。

萧千夜一愣,“怎么可能?”即便是他们地处江南富庶之地,这两年其实也加了不少赋税。先帝虽然兢兢业业二十多年,但是大夏本就是百废俱兴,国库从来都不充裕。周襄苦笑道:“老臣不敢欺瞒陛下。”至于燕王是怎么做到不加赋税去能支撑大军好几年的连续作战的其实也很简单。一是,以战养战。燕军骑兵虽然未必比得上北元但是绝对比朝廷的骑兵强得多。瞅准机会抢几次粮草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二则是从南方和西南卖粮,通过辰州作为中转运送到北方。虽然朝廷早就禁止向北方运粮卖粮,但是总有一些胆大的认钱不认人。就算南方买不到粮食,康王所在的绵州一代,古称天府之国。康王跟燕王的关系不错,康王世子跟卫君陌的关系更不错,燕军想要在绵州买粮食绝对比朝廷想要问康王买容易得多。

“燕王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萧千夜咬牙道。

周襄一怔,他确实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燕王有起兵造反的底气,又统领幽州多年肯定不缺钱。但是…幽州物产贫瘠,燕王就算再会收刮,又能从哪儿收刮到那么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