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2/4页)

  福惠对舅舅没什么印象。母妃病重不起的日子,常把他叫到跟前,拉着他的手,抚着他的头,只是落泪。福惠当时不懂,唤着额娘,拿帕子去擦她的眼泪。直到失去后才明白,没有了母妃,他的天空不再完整。

  皇阿玛把他交给皇后照料。皇后对他很好,能想到能安排的,都为他做了。可怡安姐姐才是皇后的女儿,淑儿姐姐和他不过是皇后的责任。怡安姐姐被皇阿玛送走,皇后就病了,很少见他们。

  福惠知道皇宫里唯一真正疼他爱他真能庇护他的,就是皇阿玛。皇阿玛是他唯一的依靠。可皇阿玛太忙,难得能见上一面。

  最近,福惠听见嬷嬷和宫女私下议论,据说早已死了的靖安公主回来了,皇上把她留在养心殿,极尽宠爱,言听计从,就是年贵妃活着,也没法比。福惠很好奇,母妃是世上最美最聪明的女子,皇阿玛对母妃很好很好,还有谁能盖过母妃呢?

  皇阿玛说她是怡安姐姐的亲生母亲。母妃说过,怡安姐姐的生母死了。可她又回来了,那么,母妃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回来?等他长到怡安姐姐那么大,母妃是不是也会回来?

  楚言记得年氏是个很可爱的女子,这个孩子完全继承了母亲的容貌和聪慧,还有着一分超越年龄的乖巧懂事,讨好大人的愿望。是失去母亲庇护的缘故吗?怡安是否也是这样?想到怡安从这家人得到的关爱,楚言决定尽力疼爱这个孩子。

  察觉她的善意亲切,福惠越发依恋乖顺。他一直喜欢亲近怡安,也对她母亲感到亲切。她和皇阿玛住在一起,如果,皇阿玛把自己交给她照料,他是不是就能经常见到她,经常见到皇阿玛?

  不多时,午膳摆上来,胤禛牵着福惠的手,让他坐在自己和楚言中间,时不时往他碗里夹菜,叫他多吃一些。

  楚言含着笑,问他爱吃什么,平日喜欢做什么玩耍。

  福惠极想讨她喜欢,拉近关系,主动提及怡安,说起怡安带着他和淑儿嬉戏玩耍的情景。

  胤禛有些担心,但没有阻止福惠,只留心着楚言的神色。

  楚言始终温婉亲切地笑着,眼神却有些凝重飘忽。这些年,怡安有着严厉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兄弟姐妹,亲戚长辈,也算有个完整热闹的家吧。不管大人之间发生了什么,高墙之内的孩子们记住的还是美好欢乐。如果,怡安早早回到准噶尔,她会有更加开朗的父亲,更加亲近的母亲,矫健活泼的哥哥,温柔能干的姐姐,一帮堂表兄弟姐妹,同样工于心计的亲戚长辈。她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大草原上跑马,沙漠里翻滚,与水鸟大鱼一同戏水,在雪山险峰间穿行历练,于汪洋大海中憧憬担心。她会像她哥哥一样,过早地尝到人间冷暖险恶,过早地学会与人斗智斗狠,过早地经历血腥和死亡,过早地体会绝望和仇恨,永远地离开故乡,斩断亲缘。

  这些年,她始终认为阿格策望日朗在怡安的事上做错了。虽然不得已,但是错了。不论怎样,怡安都应该和真正的家人在一起。可对比哈尔济朗,怡安这些年的生活也许更适合一个孩子。就算怡安是个女孩,一直留在她的羽翼底下,没受什么苦,平平安安地一起到了英格兰。大概,也就只能在乡间庄园里练习着上流社会淑女的礼仪舞步,等着到交际场里寻找一段爱情一个婚姻。这个时候,不管哪里,女人的天地都很小。

  她带着哈尔济朗走进广阔的新世界,带给他超前的见识和不凡的经验。他已经开始起步,将来有许多的可能,可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想到哈尔济朗早熟的沉着冷静,早早挑起的重担和责任,楚言的心很疼。

  胤禛知道她想起了怡安,也许还有哈尔济朗。从她回到宫廷,一个多月了,除了头一天,他们再也没谈过怡安。她不主动提,他也不好开口。如果不是为了怡安,她大概根本不会回大清,不会回京城。他却把怡安送去了准噶尔。倘若今日,坐在他们中间的有怡安,她不定多么欢喜。

  所有的人,包括皇后和十三弟,都以为怡安帮弘时和老八说话触怒了他,才被送回准噶尔,以为他在惩罚怡安。真正的原因说不得,倒不如让众人如此相信。

  他不让人探视弘时,尤其不许怡安进去,其实是——弘时那个不长进的东西搬出紫禁城后,不但不思悔改,还颇有怨言,整日长吁短叹,不思进取,又画了幅女子画像挂在床头,早晚在画前发呆。弘时的画工不怎样,若不是他自己喃喃自语,还没人知道他画的是怡安。

  他听得密报,大为震怒,特命高无庸前去代为训斥,正告弘时:怡安就是他的亲妹妹,他那么做为,坏了皇家体统,毁了怡安清名,与禽兽无异。谁知弘时知错不改,反倒因为被他知道,没了顾忌,弄得连他的一妻一妾都知道了他的心上人是怡安。

  胤禛十分恼火,派了靠得住的嬷嬷太监去,把弘时身边与怡安沾点关系的东西统统收检,撕了他的画,又罚他跪了两天。不想弘时疯魔了,大哭大闹,对他派去的人恶言恐吓,又命人寻访画师,要画一幅怡安的逼真肖像。

  胤禛又是气苦又是失望,只怕这番事传出去成为笑谈,坏了皇家体面,也害得怡安没法做人,没奈何,只得命人暂时封锁弘时住处,不许人出入,对外声称弘时病了。弘时干脆借机装疯卖傻,还不时写些淫词艳句抒发相思之情。那个样子,那些话,若是传出去,传回宫里,成什么样?!

  齐妃怜子心切,其情可悯,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挑唆了怡安出头。怡安的性子和当初的她一样,表面上大大咧咧,无拘无束,其实什么都装在心里。她对皇后诸般孝顺,有几分是真把皇后当作了亲娘?又有几分是感念皇后对她的好?他和皇后心里都明白,怡安冲撞他,敬爱皇后,但在心底里只怕倒是对他更亲近些,没有顾忌,有一点不高兴都能摆出来。

  弘时的事提醒他怡安年纪已经不小了,皇阿玛和他在这个年纪都已经大婚。怡安有了归宿,弘时没了想头,也许就能明白过来。

  皇阿玛当初的意思,就是要在自己孙子中为怡安找一个合适的丈夫,弥补她母亲留下的遗憾。在胤禛看来,侄儿们加一块儿也比不上他的弘历弘昼,何况怡安从小与他二人一同长大,青梅竹马,知根知底。大婚不过走个仪式,怡安还是在他们跟前,也省得一娶一嫁,两边挂心。两个儿子中,胤禛为怡安选定的是弘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