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故地(中)(第4/5页)

  楚言叹了口气,默默无语,想象不出这些年他,他,他们,他们的家人,还有皇上,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过来的。

  十四阿哥摇头笑道:“都是过去的事儿了,提它做什么?咱们回去吧,十哥坐立不安,一定要向你赔罪。”

  楚言叹道:“你怎不替我劝劝十爷,无关小事,赶紧丢开,免得又惹出笑话。”

  十四阿哥笑嘻嘻地过来拉她:“这可都是你自个儿惹出来的。谁让你当初一进宫就讹了十哥一个西瓜呢?”

  小家伙们玩得太疯太累,上车没一会儿,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小岚守着怡安,也开始打盹。

  楚言默想了一阵,轻声唤道:“小峰。”

  峻峰打马走在车边,闻声靠近来:“公主有何吩咐?”

  “我想哪日去看看十三爷,可有什么不方便?”

  “没什么不方便。公主想哪天去?我让人早一两天过去通报一声,就是了。”

  楚言暗暗盘算着日程,明晚要去五阿哥那里,七日后是八福晋生辰,道理上得先去佟府走一趟,说不定还要进趟宫,寒水是块心病,得尽快抽空去看看:“眼下,我也难说准定日子,三四天后吧。”

  “明白了。”

  许是没了差事,清闲下来,除了隆科多,都在西郊几个别墅住着避暑。楚言还是头一回,一下把佟府的老少爷们都见着了。鄂伦岱象是有点别的想头,却被佟国维止住了,没让他说。一向精神的佟国维显出了老态,浮光掠影地聊了几句近年变迁,细细介绍了家族里的人事变迁,哪个娶了亲,哪房添了口,哪房的谁过去了,江南那边又有什么变化。

  “你爹和我一直通着信。他要我告诉你,他很好,没病没灾,硬朗得很,这几年带着你继母走遍了东南几个省,前几个月去了雁荡山。你大弟和妹妹一嫁一娶都是很好的人家,日子过得很和美。老二让人费心点儿,人是极聪明的,小小年纪中了乡试,却不想从科举上出头,非要从军,你爹也由着他。你叔叔生意做得不错,眼红你爹的逍遥,正慢慢把生意交到小辈手里,也打算去游山玩水。他们兄弟两个,会享福!”

  “是会偷懒吧。”楚言笑道:“从前,皇上四爷就骂我会偷懒,老爷子可明白我这身毛病是哪儿来的了?”

  “会偷懒好啊!”佟国维感触万千:“可惜我活了大半辈子,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你们可别象我这么糊涂!”

  “老爷子岂是不明白?是放心不下。”

  “是放心不下。”佟国维慢慢扫过屋内的子侄,缓缓道:“可操不了心的,不放心也没用啊。倒不如学着偷偷懒。”

  唠了会子家常,吃了顿团圆饭。大太太二太太还嘱咐在京时多回来走走。

  佟国维却道:“皇上念旧情,家里就是这样了。你往常送回来那些东西,都收到了。你如今身份不同,不要太惦记着家里,在京里有什么要办的事,快些办完回行宫去,多在皇上太后跟前尽尽孝。有什么事,写信来,或者,请四爷给隆科多带句话。”

  楚言一连应了几个是。这位国舅大半生尊荣,也算为国尽忠,最后跌这么一跤,总算还能想得开。

  洛珠嬷嬷一家已经陆续搬到汉口居住。得知楚言回京,靖夷芸芷陪着洛珠返回京城,应寒水之邀,住到了她自己在城外的庄院,方便寒水和芸芷商量生意,也省得楚言多跑一个地方。

  楚言离京前曾央求隆科多有机会给靖武寻个外任的位子。隆科多只当她要为靖武谋个出身,反正靖武是他的人,就答应了。不到一年,汉口出了个六品武官的缺,官阶不高,肥水不少,隆科多在几位阿哥面前略略提了提。那几个都知道靖武是什么人,看在楚言的面上也要玉成。

  玉茹好容易在京城住得熟了,又要搬到人地两生方言不通的汉口,万般不乐意,只说清粥小菜一时放不开手。芸芷刚生下头胎,洛珠嬷嬷走不开,就叫靖武自己先去赴任。过了半年,那边传来消息,靖武常被同僚和商老板拉去酒楼妓馆,玉茹呆不住了,把小店交给靖夷和芸芷,带着孩子忙忙往汉口去。官太太的日子虽然风光,也无趣,汉口九省通衢,极是繁盛,玉茹好歹经营过一家饭庄,又与楚言寒水芸芷厮混久了,一待后院安定,就想起要做生意,写信向寒水和芸芷讨主意。

  洛珠嬷嬷是个最爱为子女操心的。最放心不下楚言,可楚言跑得太远,她白担心也无用。儿子两家一南一北分在了两下,也把她的心分成了两半,不论身在北京汉口,都有一半空落落的,没法安享天伦之乐。

  芸芷看在眼里,与靖夷商议了一下,就决定把清粥小菜,云想衣裳和润玫阁的生意转托给寒水,全家搬到汉口去,在那里开一家药行。

  最早阿格策望日朗找上门买药,同仁堂的当家人感激他对乐家山和芸芷的救命之恩,想着最多不过几年一次的生意,量也不大,就给了个极好的价钱。楚言有点迷信名牌,临去西域又点着名到他家买了些成药。她与芸芷是没有名分的姑嫂,在芸芷夫家分量极重,几年间有心无心地替同仁堂拉来几家有头有脸的大客户。开朝以来,第二位御封的异姓公主去和亲,也是一等大事,乐家掌门人精明地看到这个广告机会,又大方了一把。想不到的是,没多久这位公主做起了药材生意,每年从同仁堂买进不少成药,卖去蒙古,还送了几张方子来,请同仁堂代为配制。

  楚言的习惯是在商言商,不了解关内药材的行情,也不知道秘制成药的工本,考虑着长期合作,根据以前的价格,又加了个自认为合理的利润空间,就要锁定价格。同仁堂多了一个大主顾,起初也挺高兴,随着楚言在关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进货量越来越大,就有点受不了了。要说,楚言没想让他们赔本,本着互惠互利,同仁堂偶尔从寒水的药行进些西域来的贵重药材,寒水给的价钱也很好。可是,同仁堂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楚言要得最多的几样都不是他们的主打产品,甚至在关内没多少市场,需要另外组织生产,这份工夫和成本放在别的生意上,省了不少力气,还能多赚不少。可这位公主,于情理和利害上,却是不好得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