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明珠(第2/12页)

等过了些许时辰,有佩戴着腰佩的女官进来请示。这便是查姿探容的部分结束了。稍后或许会留诸女在宫中用膳,以观举止、风度;往后几日再宣召进宫的,就是合心意的几位,要继续观察德行品格。朱明月看到亭子里面打扮得颇是花枝招展的那几个,觉得她们可能要失望——皇室选媳,门第为先,然后是才德;一个个地筛选、剔除……最是谨慎周全,并非靠描眉画目就能脱颖而出。

出乎意料的是,徐皇后与诸女又交谈了几句,便让掌事太监将众人送出宫,并未让她们多留。

闺秀们怅然若失地离开邀月亭,望着徐皇后施施然离去的背影——明灿灿的华盖牵引,后面则跟着华服丽容的众女官;旁边还有专侍打扇的侍婢。在最后面的,是呼啦啦的一帮宫女。众星拱月,端的是惹人艳羡。

朱明月跟着诸女一起,在太监的带领下走出侧殿,一双眼睛却始终不离走在前面不远、由侍女引领的沈明珠。

在邀月亭坐了大半个晌午,她都没把自己认出来,也不知是那日未曾对她留心,还是根本紧张拘束得不敢抬眼皮。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去叫住她,刚跟着拐了个弯,就被迎面过来的一个侍婢礼貌地拦下,说是她有随身之物落在了亭子里。

朱明月了然地看着那面生的宫婢。也对,半路回请这样的事,在宫里也是惯用的。

她跟着过去,也没询问为何不是将自己领回到邀月亭,而是径直穿过柔仪殿的侧殿,再往西侧殿的暖阁里面走。等跨进了那道红漆门槛,也没有见到在她料想中会被一同请回来的另几个千金。偌大的锦殿内,除却随侍宫婢,只有徐皇后一个。

“臣女拜见皇后殿下。”

她压下狐疑,叩拜行礼。

徐皇后正握着一个雕凤紫砂壶煮茶,闻声没抬头,只朝着她招了招手。

茶案上摆着各色瓷碗,纷繁釉色,衬托出里面盛着的琳琅茶品。徐皇后半跪坐在蒲团上,俯身夹了几根针状的茶梗,在鼻尖闻了闻,然后挑进半月形的琉璃盏中。

都道是雨前茶被京城中的某个富户搜购一空,岂料各色名贵茶品已然悉数进了皇宫内苑。原本从地方进贡的香茗已是极品,朱明月却在那茶案上瞧出了几样异常罕见的;这才明白,原来李景隆是摸准了徐皇后喜茶的嗜好,借花献佛。

这时,壶中水沸。

徐皇后铺了些水,将火熄灭,又取来煮好的茶,在几个琉璃盏上浇过一遍,拿起其中一盏,递给了朱明月,“来,闻闻看。”

朱明月依言嗅了一下,“云雾。”

其中,也调和了君山银针和信阳毛尖。

“南有嘉木,其树如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阿九送本宫这么多茶品,眼瞧着要到盛夏,若来不及喝却都要受潮了。”

徐皇后自顾自地说到此,闻香杯的气息有些散了;等到第三道茶,有宫婢将紫砂壶接过来,给两人倒了少许。香茗先过鼻息,而后入喉,熨帖出一抹最芳醇甘美的芳香。

“诚如殿下所言。江南盛夏多雨,茶叶如保管不善,吸水受潮,轻者失香,重者则会霉变。”

“若是已经受潮了呢?”

朱明月将茶盏握在手心里,盏中茶水清浅,壶中的却呈浓醇的青碧,凝绿茶叶在壶底打着卷儿——

“民间有土法,把受潮茶叶放在阳光下曝晒,却不知会影响茶叶的外形和色、香、味。正确的方法是,把受潮的茶叶放在干净的铁锅里用微火烤,边烤边翻动茶叶,直至干燥发出香味,便已妙手回春。”

宫里面的能人不知凡几,又有掌局妥善保存各类贡品,怎么会没有人懂得如何储藏茶叶。徐皇后有所一问,也不过是在考她。

徐皇后微微一笑,“刚刚本宫瞧着亭子里的那几个将门虎女,甚是可爱,举止言谈,比宫中金枝洒脱。倒是你,乃父英武,其女却端淑贞静,又博闻强识、才德兼修,委实难得。”

朱明月闻言,忙起身谢恩。

这时候,徐皇后放下手中的琉璃盏,“你的事,本宫多少知道一些。这么多年,难为你了。”

当徐皇后唤李景隆为“阿九”时,朱明月便知这位皇后殿下对当年建文宫中的人、事,该是知之甚详;同时倒是忘了,眼前的这位中宫之主亦是将门之后——太祖爷时期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嫡长女。靖难之役,她在功臣之列。

“都是臣女应该做的。”

“本宫也听说,之前皇上想要赐你郡主封号,亦想让你重回御前、掌席女官,却都被你拒绝了。皇上是个念旧情的人,你父亲又为皇上尽忠了大半辈子,理应对你有所眷顾。”

“臣女不敢居功。”

徐皇后抬起头,这才将目光投射在她的脸上,不禁赞叹道:“真是个美丽的姑娘。”

那笼罩在明媚春光下淡妆纯然的清丽容颜,皓齿红唇,明眸善睐,宛若一枝初绽未绽的白蔷薇,纵是洗尽铅华,也难掩一抹浑然天成的贵气风流,让已到中年的徐皇后情不自禁地看了又看。

“之前的事,想必你已经有所考虑。本宫的那三个皇儿,秉性迥异,唯有煦儿最肖乃父,天赋异禀,能征善战,在马背上闯出了些功绩。然而都说做娘亲的,最心疼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炽儿性格醇厚仁善,温文尔雅,与煦儿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却是颇得本宫欢心。”

徐皇后说到此,又笑言道,“当然还有燧儿,年纪最小,也最是胡闹,性子难免骄横浮躁了些,还需要历练。”

徐皇后拉起朱明月的手,“本宫之前命人捎了话,让你父亲好好想想,再进宫来与本宫复旨不迟。而今你来了。如何?可是想明白了吗?”

不比深闺女子的柔弱娇嫩,徐皇后的这双手指腹上满是老茧,肌肤粗糙,更像是做惯活计的感觉。朱明月忽而想起来,这其实是一双拿过多年缨枪的手。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宣布兴兵靖难前往大宁借兵之际,建文大军兵临城下。正是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燕王妃亲自登城督战,激励众将士之妻,代其夫君披铠甲作战,才成功守卫了北平城。

到了建文四年六月,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结束,燕王妃再次踏进皇城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

交叠在一起的两只柔荑,一个手心温暖,一个却微微泛凉。

这么快,就要跟她要一个最终的答复?

不能抗拒,不能答应,加不能做出任何选择。

此刻的朱明月非常明白,自己的态度,代表着整个刑部以及王朝半数将士的态度,同时直接决定着国公府未来的命运。她尚且不能替爹爹来拿这个主意,更加无法承担作出选择之后,即将掀起的一道道惊涛骇浪。可她有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也绝对不能表现出丝毫;否则藐视皇室,国公府一样担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