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绑架恶龙的公主(第2/3页)

伊沃便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未来计划,订婚结婚去欧洲游历,他满心喜悦,一心想跟家人分享他的喜悦。

戈登先生想的比较实际,问他:“奥斯汀小姐怎么想的?”

伊沃明显愣了一下,“我还没有跟她说过这些。”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说呢?”

“年底。”

“你确定她也跟你一样的想法吗?我是说,她想过要跟你结婚吗?”

“她会不愿意吗?”伊沃吃惊的疑问。

“按说应该不会。我的儿子这么好,这么优秀,她一定也会爱你。”

伊沃害羞的笑了。

*

到了4月底,爱丽丝写完了新小说,凯茜便带她去牛津郡探望安娜表姐。

这些年,爱丽丝也见过几次安娜表姐,安娜表姐还是那样,整天一身黑,神情严肃,面相日趋苍老。

安娜表姐还住在10年前那间小别墅,仆人不多,生活悠闲。

不过,跟10年前不一样的是,她似乎收养了一个小女孩。不算正式办了手续的收养,但女孩跟着安娜表姐住,穿戴打扮和教育,都像一个小淑女。

“克莱尔,来见过奥斯汀家的阿姨,这是卡桑德拉,这是爱丽丝。这是克莱尔。”

克莱尔规规矩矩的称她们“阿姨”,行了屈膝礼,年龄大概10岁左右。

见过面后,安娜打发走克莱尔。

“这是附近村庄里一个农夫的孩子,他家养活不起,要把她卖掉。”安娜说的很简短。

爱丽丝想,这就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普遍现象。在农村因为要做农活,没有男丁可不行,所以生了一个男孩还不够,还得不停的生,最好家里能有3、4个男孩,这样等到孩子长到8、9岁,就可以做一些轻活,14岁就能顶一个壮劳力;女孩也是要的,得有人在家做饭喂鸡喂猪洗衣服,妻子忙着生孩子,是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做家务的,但女孩太多了也不行,毕竟张嘴就要吃饭,结婚要给嫁妆,投入产出比太低。

雅各布一家算是幸运,遇到了爱丽丝。雅各布父亲怎么也能算是手艺人,技术工种,只要给他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养活家人;雅各布自己也很争气,成了爱丽丝身边最不能少的忠仆。他家原本就在这附近的村庄,爱丽丝给他和席德妮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兄妹回去看望亲戚,对他俩来说,这也就算是衣锦还乡了。兄妹俩在奥斯汀家吃的好穿的好,又都接受了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村童村姑。

安娜不爱跟人说自己的事情,于是奥斯汀家也是直到现在才知道克莱尔,凯茜很快写信回家,对父母说安娜表姐收养了一个小女孩,这对她还挺好的,对克莱尔也很好。安娜能有点具体的事情做,不至于整天闷在家里。

爱丽丝在牛津郡住了一个月,期间雅各布带她去田间地头转悠。春耕刚过,就得忙着锄草,这时候哪有什么灭草灵之类的农药,全都是手工。锄草不是什么重体力活,女孩也能做,于是都是天刚亮就去田里锄草,干完活回家吃早餐。这附近多是种小麦,也种玉米、马铃薯这种高产易饱腹作物,花生榨油,花生渣可以喂猪,花生也种的多,不过这时候花生刚冒头,还没开花。

至于菜地里种的种类就多了,大部分市场上可以看到的蔬菜都有种,还有人种了不少番茄,现在英格兰人也已经越来越多的食用番茄了,多是做汤,孩子们拿它当水果吃,炖肉放一些番茄,酸酸甜甜别有风味。

菜价十分便宜,几个先令能买一大堆蔬菜。

附近几个村庄都溜达遍了,爱丽丝也增长了对这个时代英格兰乡村最底层劳动人民现状的见闻。

农夫也是趋利的,这是人之本性,也想着能让子孙后代跳出困在土地上穷困现状,但由于教育程度跟不上,有些人是因为没钱,有些人纯是因为太笨,而“笨”也多数因为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没法去学一些技术活,比如你要是做木匠,总得能看懂图纸吧?木匠师傅也不愿收没有基础的学徒,你总得学会拼写才行。

受教育程度严重局限农村人口提高收入,他们只能在土地上找生活,努力耕种,获得极为微薄的收入:要交田租,要自家吃,能用作物资交换的地产所剩无几。

当地教堂倒是开了小学校,教授孩子们拼写,但往往孩子们一来没有定性,总想着玩;二来,学不了几年,10岁到12岁,就得给家里干活,或是出去做学徒,很少有人能一直学到15岁,教育成果不显著。

爱丽丝分别给设立小学校的教堂捐赠了各30镑,这就足够小学校运转一年了。

席德妮便觉得小主人十分善良,试探着问,家里是不是还需要仆人,她舅舅家的次子该到了出来工作赚钱的年纪。

“他不能再去我家,我家只能有你家的兄妹。”爱丽丝拒绝了,“但他可以到安娜表姐家试着做工,厨房帮佣总是要人做的。他多大了?”

“13岁。”

“会拼写吗?”

“学了一点。”

“你看,雅各布做我的玩伴的时候才10岁,就已经学会很多单词了,你得知道,肯用功学习的人才会有更好的出路。雅各布以后肯定是我的总管,他的子女都能去上正规的学校,只要他的孩子够努力,几十年后,谁也不会记得你们家是从牛津郡的小村庄里出来的。”

“爱丽丝小姐。”席德妮很激动。

“你也一样。你以后也是跟着我的,你会是我的女管家,你要是结婚了,以后有了孩子,我也送他们去正规的学校,不过你最好不要生太多孩子,你父母就生了太多孩子,本来要是只有你和雅各布,你们家不用离开坎博恩也能过得很好。”

席德妮平时经常被小主人洗脑,对“女人不要生太多孩子”接受良好,家里子女多的坏处她体会很深,小时候总是吃不饱,半夜饿哭是常事,这可不是什么很好的童年记忆,直到哥哥开始送钱回家,家里的情况才算好了一点。

爱丽丝认为生6个孩子是上限,毕竟这个时代婴幼儿夭折率太高,很难保证孩子们都能活到成年;像奥斯汀家9个孩子都活下来了(乔治哥哥的病是意外,而且毕竟没死),算是很幸运了;雅各布家因为没钱看病,先后夭折了3个孩子。

她当然不可能限制仆人们生几个孩子,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夫妻上床造人?所以才要机会教育,随时给雅各布兄妹洗脑:孩子要有,但多了就不好了,4个孩子是理想状态,6个孩子也勉强,8个孩子,天哪!想想养大一个孩子你得花多少钱!

算一下经济账,雅各布兄妹就被这笔费用吓到了,纷纷表示还是少而精比较好。

*

既然到了牛津郡,自然要顺便去牛津大学看望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