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页)

叶榕心里其实也有个拒婚的法子,但总归是下策。如果有更好的法子,她也不想行下策。

叶榕换了身衣裳去母亲院子,恰好在门外遇到了自己嫂子冯氏。冯氏的娘这些日子病了,刑氏让她回家侍疾去了,所以这些日子都不在。

远远瞧见小姑也过来了,冯氏就驻足站在院门口等。见小姑走得近了,她便笑着迎了几步:

“听说大姑娘前些日子病了,可大好了?”

叶榕笑着道:“早好了。也没有病,就是受了点暑热而已,多谢嫂子挂心。”又关心她娘家情况,“嫂子怎么不在家多陪陪伯娘?伯娘身子如何?”

冯氏似是没料到一向严肃板正的小姑会对她说这么多话,且今儿还对着她笑,她有些受宠若惊。

“多谢姑娘关心,我娘已经大好了。”

其实她母亲没有好全,但出嫁的女儿哪有一直呆在娘家的道理,婆婆能准她回去陪着几日,就算是很明理了。她不能得寸进尺,所以,在家呆了几日就被母亲“赶”回来了。

好在娘亲的病是老毛病了,就是每逢换季的时候就会腿疼,没什么大事儿,她这才能放心回来。

姑嫂俩简单絮了几句家常后,一并去了刑氏屋里。刑氏问了两句冯氏母亲身体的情况,冯氏一一答了后,见婆婆没再说话,她则安安静静站在婆婆身边。

顾大夫人眼里则只有叶榕,拉着她手好生瞧了一圈后,方才说:“你娘说你前些日子病了,我听后吓了一跳。好在没什么大事,否则别说你娘了,我也心疼。”

叶榕恭恭敬敬朝着顾大夫人行了一礼,方说:“让夫人劳心记挂着了,榕儿给您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顾大夫人就是喜欢叶家这个大姑娘,觉得她端惠贤能,知书达理,与她那长子正是天生一对。若是他们俩成了,当真是佳偶天成。

顾大夫人之所以这般着急定下来,也是怕叶榕被别人家聘走。其实早两年,来叶家替叶榕说亲的就络绎不绝,只是刑氏大多没看上,直到如今的顾家上门来。

见叶榕来了,顾大夫人才说出今儿来的真正目的:

“这场秋雨过后,也算是真正凉快了。我今儿来,除了瞧瞧大姑娘,也是有心想请你们去城外我一处庄子上游玩。也没别人,就我带着我家旻丫头,你们就当是去陪陪我。”顾大夫人还怕叶家母女不肯去,怕她们认为这还没上门提亲就去男方家庄子住不好,又恳切道,“旻丫头闹腾的,非说要她榕姐姐一起去,也怪我平日宠坏了她。”

刑氏明白顾大夫人的意思,她也想去,只是,毕竟是女方,总得矜持一些。

于是刑氏笑说:“你也知道,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得我操心,我怕一时走不开。”

冯氏还算机灵,立即站出来说:“母亲若不嫌儿媳愚笨,这几日,就让儿媳替您操心吧。也正好,给儿媳一个历练的机会。”

“你?”刑氏上下打量冯氏,“你是新妇,我还没教过你这些,怕你累着。”

冯氏说:“以前在家做姑娘的时候,儿媳的娘也指点过媳妇一二。儿媳虽然愚笨,但定会尽心去做的。若有不懂拿不到主意的,定派人快马加鞭去问母亲您。”

刑氏还在犹豫,顾大夫人接话:“正好给孩子一个机会,我瞧你这儿媳妇挺机灵的,未必打理不好。”又调侃,“你如今也是做婆母的人了,何必再抓着掌家大权不放?让孩子历练历练,你也偷个闲享享福,多好。”

“姐姐说得是,倒是我小家子气了。”刑氏顺坡下驴。

顾大夫人说的这庄子,叫梅花庄,是她的一处陪嫁,因为景色优美,在整个京郊,小有些名气。前世的时候,叶榕去过,知道这庄子正好坐落在成贤书院后面。

既是来了梅花庄,想必娘会派人去书院给哥哥递个信。只要哥哥来请安了,她就有机会单独与哥哥说几句话。

这也是叶榕愿意过来的原因之一。

秋日的梅花庄很美,遍野的菊花开得灿烂。秋高气爽的天气,正适合出游,打从出了城开始,叶榕心情也好了很多。

梅花庄离京城也不远,就在京郊。起早出发,正好到庄子上用午饭。

顾旻非要与叶榕挤一辆车上,刑氏则去了另外一辆车上与顾大夫人说话。马车行至庄子口的时候,叶榕忽然听到一阵铁蹄声由远及近。

原没多想,直到听到外面传来一道略低沉的男声,她才反应过来,顾旭也来了。

顾旻听到哥哥声音,立即撩开帘子伸出头去打招呼:“大哥,我跟榕姐姐在这里。”

透过车窗,外面骑在枣色高头大马上的年轻男子一身戎装。笔挺的背,修长的腿,深邃的背影,以及沉默不苟言笑的一张脸……

叶榕忽然想到前世母亲被斩首的那一日。

那日男人稳成老练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如今乍一瞧见年轻了十多岁的他,叶榕总觉得恍惚。

但叶榕也只是冲他略一颔首,尽了礼数后,别开头,看向了别处。

顾旭,这辈子,最好不要再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