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3/5页)

但男同志嘛,有本事就行了,学历不那么重要的。

要不是对方眼光高,对长相有要求,林小婶也不会给林蚕蚕牵线,早说给林真真了。

确定林小婶没光顾着利益瞎给她相亲,林蚕蚕对林小婶的态度好了不少,没有直接怼回去,只笑着道,“小婶帮我拒了吧,我们领导暂时不让我处对象。”

这拒绝算是委婉了,林小婶也是懂味的人,再加上她本来就有替林蚕蚕拒绝的想法,所以也没纠结,立马应下,说是会去回拒了。

也是,林蚕蚕既然都分配到国营厂了,那厂长家内侄的条件就有些够不上林蚕蚕了。

木器厂放在她们乡下地方,是挺厉害的,也是吃公家粮的人,但跟国营农机厂比,连根毫毛也比不上。

要说惋惜,林奶奶比林小婶更惋惜,儿子辈里头,林奶奶最心疼林小叔,孙子辈时里头,林奶奶最喜欢大孙子,孙女就只喜欢林真真一个。

林真真是林小叔唯一的闺女,再就是林真真长得挺像林奶奶年轻的时候。

看到林蚕蚕拒绝,林奶奶觉得林蚕蚕挺不识好歹的,多好的男同志啊,她居然还不乐意去见见。

但林奶奶吧,插两句硬气话还行,真要她直接冲林蚕蚕开训,还是不敢的张口的,她没底气,也怕林蚕蚕不给脸。

一把年纪还要吃孙女给的气?林奶奶要那个脸。

等徐来娣和林家妹下工回来的时候,林奶奶和林小婶已经走了,不过林奶奶还坐在林大伯家后门口,往她们这边张望呢。

林奶奶是看着林蚕蚕端着个饭盆回来的,其实挺想留下来吃饭的。

上次徐舅妈不是来蹭了顿饭么,走的时候还特意去林大伯家坐了坐,跟林奶奶拉了拉家常,仔细说了国营厂的伙食。

可惜林蚕蚕不留客,话里话外还赶着客,林小婶坐不住,就喊林奶奶回了林大伯家。

林奶奶现在就只盼着徐来娣能给她送两口吃的。

这要是林蚕蚕不在,徐来娣向来孝顺,肯定是有点好的就要往林奶奶送的,但林蚕蚕在家,家里的一切就是林蚕蚕作主了,徐来娣都不带吭声的。

不给林奶奶送吃的,林蚕蚕没有什么负担,林奶奶可不是缺她这两块肉吃的老太太。

何况今天不是林小婶从镇上回来么,能不带块肉回,能不给老太太带口吃的?那也白瞎了老太太几十年如一日地想法子贴补她小儿子一家了。

所以等饭都吃完了,林奶奶还没等到徐来娣孝敬的一口肉,气得坐在后头口,就开始哼哼着骂起来。

老人家骂人嘛,又哭又唱的,就是不掉眼泪,然后还总要把过世的林爷爷和林父,哭诉儿媳妇不孝顺,翻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徐来娣和林家妹、林家珍三个,都跟鹌鹑似的,由着林奶奶骂,半句都不带吱声的。

要替徐来娣出头吗?林蚕蚕在心里问了一句,摇了摇头,就徐来娣这性子,她就是出头了,也没用,等她一走,还是任打任骂。

而且林蚕蚕计划的是,从工资里分一部分钱给徐来娣补贴家用,把林家妹和林家珍两个培养出来,她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感情的方面,至少她并不准备向徐来娣付出什么的。

但不出头,林蚕蚕听着这些骂也烦,老太太精力好啊,翻来覆去地碎碎念,不带歇气的。

“家妹,家里斧头在哪里?”林蚕蚕问。

林家妹愣了一下,乖乖领着林蚕蚕去柴房拿斧头,一边还小心地问林蚕蚕,要斧头干啥。

要斧头自然是劈柴了,但林奶奶看着林蚕蚕拎着斧头气势汹汹地从柴房出来,立马就闭了嘴。

但嘴巴还在动着,想必是悄悄骂呢。

林蚕蚕有力气,但还真没劈过柴,没有半点技巧,一斧头下去劈偏了,把林家妹吓了一跳,赶紧把斧头抢过来,自己风风火火劈了小半筲箕干柴。

老太太的嘴就闭得更严实了,等柴劈完,老太太早掂着小脚回屋去了。

“以后老太太再骂人,你就在她面前劈柴,她就不敢了。”林蚕蚕看了老太太一眼,冲林家妹道。

林家妹不是很敢,从小到大,徐来娣只教她们如何顺从,不管什么情况下,都是顺从,要懂事,要孝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

林蚕蚕拍了拍林家妹的肩膀,“怕什么,你又没做什么,你就是在干活。”

毕竟是林蚕蚕说的话,林家妹自己想了想,好像也是这样,她点了点头,“那我就劈柴?”

“劈。”林蚕蚕点头。

林蚕蚕没准备在家里呆多处,下午的比赛和是上的比赛是连着一起的,她还得赶回厂里去。

检查了一下林家妹的复习情况,出题考了考林家珍,确认她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林蚕蚕就准备回厂里去。

结果她还没出门呢,徐舅妈听着信就过来了,手里拿着几个莲蓬,说是特意来送给林蚕蚕吃的。

“哟,家妹她舅妈,稀客啊,咱们有几年没见了吧。”第一个出来迎客的,是在林大伯家的林小婶。

林小婶看着徐舅妈,那可完全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下巴都要爷到天上去了。

徐舅妈看到林小婶,则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当年林父意外过世,想要顶替林父工作的除了林小叔,还有徐家大舅,徐舅妈的丈夫。

林父同自己两个兄弟的关系只能说是一般,倒是跟自己的大舅兄的关系不错。

因为徐大舅也会一点简单的木工活,有时候木器厂忙得不行的时候,林父会带徐大舅去厂里揽点小活做。

但林父突然没了,也没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他在木器厂的工作就成了香饽饽,当时为了争这工作,闹得还挺厉害的。

因为林父是在厂里突发疾病过事的,厂里为着安抚家属,同意把林父的工作由他的亲属顶职。

想到这里,林蚕蚕歪着脑袋想了想,原主的日记里没提,可能是当时她太小,但这种情况,林父不应该有一笔抚恤金的么?

抚恤金的事先不提,有林奶奶在,老太太堵着厂领导闹了两回,徐来娣又不作为,这工作就归了她偏疼的小儿子了。

其实这事要是徐来娣去厂领导说说,徐大舅其实还有点希望的,毕竟他有手艺嘛,又被林父带过几回,跟厂里也有点交情。

比什么也不会,要从头学起的林小叔强。

但可惜的是徐大舅并不是徐来娣亲大哥,是徐来娣父母久不生子,从外头抱养来的。

这边都有抱养孩子会带孩子进屋的说法,抱养了徐大舅第三年,徐外婆终于开怀,孩子是带来了,就是带了一溜四个闺女而已。

生到不能再生,徐来娣的父母也算是认了命,替这个抱养的儿子娶了亲,一家人就这么过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