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2页)

褚慎听了,笑着抱拳言谢,只又掏了银子行赏谢过几位伙计,权当请他们吃酒了。

待得货物摆上架子,新制的匾额也挂上了。

汇宝斋几个大字,也算名副其实。这塞北的名产在当地的镇子里还真不多见。

在店铺开门的几日里,已经有当地药铺老板前来亲自鉴定了人参,在感慨好参之余,将几个个头小些,价格便宜些的买走了。

至于那最老的一棵,则是镇店之宝,一时间,还没人来买。

不过因为临近冬天,新入的皮毛最为抢手,没几日的功夫,就卖了四张。至于其他的菌子蘑菇,还有肉干一类,也有不少临近村镇的人前来购买。

到了后来,就连与褚慎同村的乡里也看到了褚慎在镇里开店。

乡人遇到,自然要闲聊几句。

褚慎只说自己在乡间不能过活,幸而得以前的旧识帮衬,替他在镇里盘了铺子,请他帮忙售货而已。

褚慎说得含蓄,并不露富,乡人们听了,也是连连点头,觉得褚家老二既然先前能在外面赚了大笔钱银,定然是有门路的。

虽然被长兄家里贪墨了钱财,但是有门路有人脉,这东山再起,也不过是假日时日。

只是这话辗转传回了村里,那姚氏听了心里却不大是滋味。

不过依着她看来,褚慎在外面的人脉再广,结交的朋友也没有无故周济乞丐的道理。所以他也不过是替人买货,充了伙计罢了,倒也没有什么值得艳羡的。

而且,当初两家分家的时候,也是有商有量,她可没有强逼着褚慎画押按手印。

倒是褚慎当初搬走的时候,跟他大哥置气,失礼在先。所以姚氏想好了,若不是褚慎主动回来跟他兄嫂认错,自己绝没有主动上门的道理。

于是褚慎搬入城中开店,褚家长房倒是无人来扰。

不过褚家长房不来,那岳家却来人了。

岳娥虽然改嫁,可是嫁的乡绅年岁太大,自己的膝下一直无所出。而她的新夫婿汪生财亡妻的三个孩子,都是跟她相仿的年岁,自然难生什么母子之情。

岳娥虽然没有带大乔伊,却是心中惦念,总觉得褚家会因为她当初闹和离,给女儿气受。

后来她又听闻褚家分家,褚慎被尧氏算计,几乎是净身出户,暗自庆幸自己和离脱离得早,及时离开火坑之余,不禁又心疼起女儿来。

便三五不时回一趟娘家,叫自己的弟弟岳昆去接女儿回来。

岳昆再去时,发现褚家老宅房门紧闭。本以为一家子外出去了。可再去几次都是无人,才知褚慎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城镇里去了。

岳娥一听,顿时放心不下,担心褚慎连同那小寡妇一起磋磨她的女儿,便赶着叫岳昆进城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