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九娘(第4/4页)

  • 笑弯秋月:笑时眉毛弯曲如秋夜之月。
  • 羞晕朝霞:害羞时,脸上的红晕如同清晨的彩霞。
  • 蜗庐:《古今注•鱼虫》:“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曰蜗舍。”此以“蜗庐”喻小户人家的居室。
  • 断弦未续:指妻死,尚未续娶。古时以琴瑟谐合象征夫妇,丧妻称“断弦”,可娶叫“续弦”。
  • 粪壤:犹言异物,指已死的人。魏文帝《与吴质书》,谓看到徐、

    陈琳、应、刘桢等人的遗文,“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区,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 月半规:月亮半圆。,含,隐没。规,圆形。
  • 晋珠:山西产的珠玉。《尔雅•释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霍山,莅今山西省。
  • 长(zhàng涨)物:多馀物。
  • 禽仪:订婚用的聘礼,古时订婚以雁为聘礼,称为“委禽”。仪,礼物。
  • 谢:谦谢。
  • (shàn扇,或读jié捷):扇子。
  • 望尘即拜:意谓老远望见就下拜。晋石崇与潘岳谄媚贾谧,贾出,石崇立路旁望尘下拜。见《晋书•潘岳传》。尘,车行时扬起的尘土。
  • 嘉礼:古代五礼之一,后专指婚礼。
  • 于归,指女子出嫁。《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往。归,旧时妇女以夫家为家:故出嫁叫“归”。
  • 助妆:古时女子出嫁,亲友赠送的服饰等礼物。
  • 郎:古时妇女对丈夫或所爱男子的称呼。往,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拜”。
  • 脱边幅,意谓不拘礼节。边幅,布帛边缘整齐,喻人的容止合乎礼仪。
  • 指画,指使、指挥。
  • 进酒: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追酒”。
  • 朽觞:行酒,斟酒。
  • 劝进:劝客进食、饮酒。
  • 邂逅:指两相爱悦。《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 郡:指济南府。
  • 口占两绝:随口作成两首绝句。口占,随口念出,不用笔写。绝,绝句,旧诗体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七字的叫七绝。这里是两首七绝。
  • “昔日罗裳”二句:意谓生前穿的衣裳都已腐烂成尘土,对自己的悲惨遭遇只有空自怨恨。罗裳,丝裙。业果,佛教语,指人的行为所招致的果报或报应。业有善业、恶业;果报也有善报、恶报。这是前生命定的迷信说法。
  • “十年露冷”二句:意谓十年来置身于寒露冷月、枫林萧瑟的秋野,今天才初次享受闺阁中的人间春意。画阁,彩饰的闺阁,这里指洞房。
  • “白杨风雨”二句,意谓一向是凄风苦雨,白杨萧萧,孤寂冷漠环绕着土坟;没有想到还能过着夫妇恩爱的生活。阳台,指男女欢会之处。宋玉《高唐赋序》:楚王游于高唐,梦中与一神女欢会。神女临别告诉楚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忽启镂金”二句,意谓忽然打开镂金的衣箱,那血污的罗裙使人怵目惊心。镂金箱,有雕金纹饰的箱子。
  • 嬖惑,宠爱迷恋。
  • 莱霞里:于七起义失败后,清兵大肆屠杀无辜。《莱阳县志》:“今锯齿山前,有村曰血灌亭,省城南关有荒冢曰栖莱里,杀戮之惨可知矣。”“莱霞里”当据此虚拟。
  • 两处,指莱阳、栖霞。
  • 蓬游无底:像蓬草一样随风飘游,没有归宿。底,休止。
  • 白足:赤脚,谓仓促未及穿鞋。
  • :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笼”。
  • 澜:流泪的样子。
  • 展转申旦:翻来覆去,直到天亮。申旦,自夜达旦。
  • 志表:碑志、墓表;指墓前的标志。
  • 息驾:停下车马。
  • 坟兆:坟地。兆,界域。
  • 怒:据铸雪斋抄本,原作“努”。
  • “香草沉罗”二句:指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悲愤不能自已。见《史记•屈原贸生列传》。香草,屈原赋中常以香草喻忠贞之志,这里指屈原本人。血满胸臆,血泪盈襟的意思。
  • “东山佩”二句:指晋太子申生遭受谗害,冤抑莫伸。《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临行,“公衣之偏衣,佩之金。”,半环形佩玉。以金所制作者称金。古人以表示诀绝。
  • 负骸骨之托:指莱阳生辜负公孙九娘归葬尸骨的嘱托。
  • 脾鬲间物:指心。鬲,同“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