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第3/3页)

“糜荏乃商贾出身,却能走到今日,证明此人手段与心性不可谓不强。”

见几人点头,他道:“纵观他上位,可以发现他首先是借了十常侍之势入朝,后来取信于先帝,他又出手对付十常侍,由此取得清流支持。”

“先帝死时,董太后要他殉葬,何进与新帝默认,下旨捉拿他,他抗旨不遵。后来蹇硕乱政,何进疲于对付。当时身在幽州的糜荏明明可以班师回朝解决蹇硕祸端,却偏偏放任发展,以至于董卓乱世。”

他说着,听得众人齐齐皱眉。

没错,事情是这样的发展,可是从郭图口中说出来,怎么就这么古怪别扭呢?

郭图还在继续:“关东军相互联系时,明明没有一个人联系他,他却不请自来,想来正是因为董卓罢免了他的官职,这是他唯一能复职的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小肚鸡肠,睚眦必报。”郭图冷笑道,“您在酸枣已经得罪这个人,他心中一定记恨着您。等到他彻底平定长安城中叛乱与黄巾军残党,恐怕就要向您下手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正要反驳糜荏不是这样的人,袁绍已大惊道:“以公则之见,这可如何是好?”

郭图斩钉截铁道:“您必须要继续夺取冀州,更要加快动作!只要能夺取冀州,您才有对抗糜荏的底气!”

……

相同的对话不断发生在群雄之间。只是他们都不知道糜荏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便有人选择罢手旁观,有人选择继续谋夺。

九月。

在贾诩劝说之下,李傕与郭汜回到长安,接受糜荏诏令继续与白波对抗。

在这一段期间里,试图把持朝政的王允愈发过分。

他不仅在尚书台中安插官吏,还往九卿之中安插门生,试图与太尉杨彪取得联系,想要糜荏将守卫长安的权利移交给杨赐。

——他还听信了族人的谗言,觉得彻底把持军政的糜荏与董卓无异,以此说服杨赐。

杨赐怒斥王允,拒而不受。王允便亲自见天子,想要天子下令糜荏交权。

一场新的战争,一触即发。

便在此时,先前糜荏令麾下门客思考解决王允一家独大的方法,已有眉目。

惯来沉默、在谋士中充当小透明的陈群上交了他的答案:用一种新的官吏考核方法,辅佐察举制与征辟制。

如今朝廷选拔官吏的方法是察举制与征辟制,二者结合虽然可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但在士族独大、掌握着乡闾舆论的如今,察举滋生出各种腐败的现象。

陈群所想的就完全不一样。

他将官吏等级分为九品,在保留察举制的前提下,在各州郡挑选出德高望重之人,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由他们层层给士族乡里察举的人才评定品级,方才可以入朝到对应的品级为官。

采用这个制度,可以将官吏放到合适的位置,极可能杜绝一手遮天的现象发生。

陈群将称为,“九品中正制”。

糜荏采纳了这一建议。

不久,天子下旨将这一官吏选拔方法纳入律法,朝中所有官吏重新评级。

天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