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催生(第4/5页)

“够了,这参是极好的,这么大的,倒是看不出来是多少年的了,”大夫笑道:“如此,便更有把握些。明日我再来。”

“还请圣手用心,无论如何,保住大小。”林觅道:“若是难保,保大弃小。”

大夫觉得这老太实有魄力,肃然起敬道:“老人家,有你这句话,放心,我便是只一成把握,现在也有了三成。明日我再来。”

“到时定备上厚诊金。”林觅道。

大夫拱手拎着箱子回去了。

王屠户送了送,回来道:“不料亲家准备了这么多好的。”

林觅道:“应该的。”

王屠户点点头,一切都在心里了,很多事儿,真的语言是苍白的。王家与李家一辈子没为儿女的事红过脸,客客气气的,也相互照应了这么多年,情份总是在的。所以王屠户并没有再多言。

“这药得进城抓,也不知道好不好抓,”王屠户道。

“明日一早,亲家和老大一起去,他有路子,认识的商人也多,包管寻全了,”林觅道:“再不济真没有,还有高秀才,他是秀才,认识的高门也多,无论向哪家周全一下,借也能借来些药材。”

很多高门大户,粮,药,书啊,都是常年备着的。有时候外面紧张买不着的,他们家里必有准备。

这个时代就是囤积的时代,不像后世,缺什么出了门超市全有,用不着囤货,生活方式很不一样。这里,却是什么都留着,都舍不得丢的,穷人家也喜欢囤积,富人家更是如此了。

“好。”王屠户点点头,心乱如麻的很。

“这个事先别和她说,不然受了刺激,今天若是宫缩了,可得受罪。明日再说。”林觅道。

王屠户点头。

高氏和胡氏进来了,道:“娘,可要准备些什么?真的要催生吗?!”

“明日慎重,你们两个也要受累帮点忙呢,老二媳妇是个糊涂的,老二关心则乱,明日只恐指望不着呢。”林觅道。

“成,一定准备起来。”胡氏道。

“莫透了风声。”林觅道。

“我们省得。”高氏道:“厨房要烧水的锅子得好好洗洗了,剪刀之类的也要煮上一晚。煮药的炉子也得找出来。”

胡氏道:“我去找,”

二人低声嘀咕着,出去了。

这一家人齐心的很。

王屠户心不在焉,晚上吃饭都没什么劲头,吃完了饭,李延亭回来了,见到王屠户,忙打了声招呼,又对林觅道:“娘回来了?玩的可好?!”

“挺好的。”林觅笑道:“翠儿带了点东西回来,下回你瞅着机会,给家里人,只说是翠儿托人带回的。”

李延亭应了。林觅便说了这个生产的事。

李延亭道:“明日我便跟王叔一道去城里,包管买全了。我也请个半日的假,回来看着,若是有啥事,也能帮着跑跑腿。”

“好。”林觅道:“外面的事可顺利?!”

李延亭道:“都挺顺,娘放心。”

母子二人交换了个彼此都懂的眼神,李延亭这才吃晚饭去了,又拉着王屠户去喝酒。王屠户用过饭了,但也心里发愁,因此坐过去喝上两杯。

“延亭啊,你告诉我,这世道,还有的好吗?!”王屠户道。

李延亭不能多说,只道:“会好起来的,现在暂时忍一忍。”

“哎,忍一时可以,忍个几年,怕是难呐。”王屠户叹着世事无常,好日子才过几年呢,到老了,倒见着这等的不堪。

一时说的伤感,再加上有心事,也就多饮了几杯。

李延寿扶王屠户回二房歇下了。

大狗子吃完饭被果儿拉去吃糕点了。大人的事,他们也不懂。如今倒是乐呵的时候。

赵佶看林觅不露声色的,却知道只怕她也有点忧心的。

而雍正呢,已经开始命人要起驾了,他对翠儿道:“沿着江一直往下,巡示江堤一回,经过城市可以看一眼,瞅一眼吏治与民情,然后继续往南进发了,争取以夏以前赶到弘昼那去。沿海那夏天有不少好吃的。海鲜是一样,还有各色果子,正是上来的好时候,去了尝尝。”

翠儿笑道:“好。”

“去了只恐也见不着弘昼几回,天暖和了,他就得出海剿贼了,这些贼盗,以前是没精力管,如今倒是得好好肃清了,不然总跑上岸扰民抢掠,”雍正笑道:“叫弘昼这小子去把他们给抢了,正好二期要用的钱,也有了。”

翠儿与苏培盛听了笑的前仰后合,翠儿笑道:“这个事,五哥哥的确做的出来。”

“行兵不做赔本的买卖,”雍正笑道。

苏培盛道:“万岁爷整天就寻思着给朝廷省银子呐,这算盘打的真好。”

雍正笑道:“这些年,他们抢的也不知道积累了多少,既不动也就忍了,既然要动,当然连老巢也给端了。弘昼可不会只做表面的光鲜,他且知道低声发大财呢。这小子,阴着,像朕。”

翠儿笑的不成了,她知道小爹爹办事,不好大喜功,内地里的实惠和好处,才是真的。五哥哥真的也与他一个本质的。

估计这父子俩在做准备出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算这二期的钱了。父子二人都有默契,尽量的少用国库的银子呢。

说的也是,国库的银子都是为了国家备不时之需的,修河堤了,哪里发水了,抚民了,都需要用钱。

因此这沿海的事务要办,但不能叫大臣们骂了办,就得尽量的少用国本。

这样子,挨骂就少了,阻力也少了很多。

这其中,未必没有周全和无奈,以及平衡和妥协。

父子二人都脑子清楚,事得办成,但是呢,也不能天天与大臣们吵架抬杠,天天将精力放在这上面,真的事也办不成,人也气死,不如无视,少起矛盾,转移矛盾,尽量让他们没话说,当然了,还是要低头好好做事的。

弘昼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呢,财要闷声发。

父子二人对于出兵这件事,是有默契的。

雍正教导翠儿,道:“事要办成,不光要讲大义,还要讲利益。成大事者,一定不能只占据高义,其它就不管了,还一定要先将利益摆的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真的成事。出兵这个事,肯定有人反对的,可是兵部能立功得封,就是利益,而大臣民们也能办成事,少用国库的钱,少吵架,他们脸上也有光,这也是利益。有了事做,就有了可以升迁的机会。这都是利益。”

翠儿听了若有所思。

“要成事,不是与所有人辩论,说不如做。要成事,也不是要说服所有的人,而是要因势利导。”雍正道:“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这就叫智慧。智可以后天读书取得,而慧,就需要悟性了。有些小聪明,要不得。慧是吃亏,是敦厚,是舍得,是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