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机会(第4/4页)

米粮和释放铸的钱币。

林觅心中一沉。

始皇道:“立军功,是个好机会,哪怕不是为了上去,而是抵罪,至少不会抄家灭族。所以一定要立功。梁王赢了还好,若是输了,这其中的事情,必然要有大杀伐平息的。”

“不错,而且这老三这么机灵,谁知道他会不会做点谍者的生意,若是两面谍,就更麻烦了。”雍正道。

林觅被他们说的心都凉了。

“不是我们故意吓老人家,若是治世,老三便是谋点差事,做点利益至上的事情,也许后果没那么大,只是若是乱世,什么虫啊,鸟啊,哪一个不想钻营一个将来的升级换代?!改换门庭?有些人家赌输了,人死族亡,有些人家只是下滑,从食肉者变成食草者,而有些人家,也能平步青云。老三若是有机会,他能不想往上吗?!会做什么,在底层,也会拼命的想要往上的,”雍正道:“所以才说,一定要立军功,这是唯一的机会。只要老大有军功,便是家中出了一个叛徒,也不会怎么样的,朝廷只会安抚。”

“但我并不知道哪方会赢,”林觅道,“这要是真出了事,全家还是得完。我本来是想让老大护守咱这一方就行了。”

“依老人家形容,朝廷不是吃素的,三十年的和平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朝廷既然现在有魄力连下三道圣旨要削藩,就是想要削了梁王的封地,肯定也做了坏打算……梁王势大,但是若不出现意外,朝廷依旧占据公义,赢的机面会大很多。倘若老人家当地官府有投梁王的意思,叫老大带着人,干了他们,立即清叛贼,这个时候,朝廷绝对会拉拢人心。只要对他忠心的,不光不会追究杀将之罪,还会许恩,以笼络其它城镇……”

“而老三的事,以后若是有了麻烦,也会有个转寰,不会到杀人灭族的地步了,顶多降级,贬军功而戴罪,”雍正道:“这对老大来说,是个机会。而对李家人来说,也是一个能消去老三以后可能有罪的机会。不必避开老三的事,反而坦坦荡荡的,更叫人深信服从。”

始皇也是这个建议,道:“军功,永远都是上升最快的阶梯。我大秦能如此强,以军功为国本。哪一朝,哪一代,不管是什么时候,军功,永远都是不可磨灭的。”

“我明白了!”林觅道:“多谢。”

“老大心性坚定,他稳得住,便知道怎么选择,也有魄力,以后在军中,未必就会吃亏!”雍正倒是很看好李延亭。又笑道:“倘若朝廷出了变故,比如出了什么奸佞,或是皇帝突然死了,小皇帝上来的情况,比如像胡亥这种的,就叫老大立即去跟梁王……”

始皇瞪了一眼雍正。

林觅看的都笑了,本来很严肃的事情,竟是被这二人给弄的一乐。

“机会主义!”林觅哭笑不得。

“这叫识时务为俊杰。反正像孙猴子说的,皇帝换着做,明年到我家,别太迂腐,小老百姓就别想着什么忠心不忠心那一套了,谁赢就跟谁,这可最现实……”雍正笑道。

“不错,这话我同意。”林觅道:“成,与你们两个一说,我心里也坚定些了。现在形势还没到最坏的地步,慢慢看看再说。”

“只看朝廷有没有这个魄力了。接下来一定会收紧很多的事情,哪怕在城镇上,看朝廷行了什么事,就能知道有没有前途。”雍正倒是挺看好的,笑道:“不过既然铁了心的要收拾梁王,这是不把梁地弄平了,是不会罢休的。怨已起,没有半路而消的道理,现在这僵持的局面,除了你死我活,没别的。”

对这个局面,林觅是赞同的。

“不过万一梁王也挺横,是另一个朱棣呢,”林觅道。

“真打进去了,那就投降他,他必要招安各城镇的,谁先投,谁就得到越多的骨头和好处,”雍正笑道:“大体上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看准时机就好。”

“不错,谁先投,谁能得到最好的军功赏赐,然后再讨伐不服,诛灭之。”始皇道:“所以时机最重要。”

林觅点头,道:“我明白了。与你们一说,仿佛这都是小事似的。行吧,我这心里也有数了,轻松了不少。”

两人说话,赵佶一直没吭声呢,但他一直在听着,也是挺诧异的。

政治的事说的这么投机和现实,也是挺叫他在意料之外的。

他还以为他们会叫林觅忠义于朝廷呢。

原来这些当皇帝的,本身也是投机者啊。这真的挺叫赵佶意外。他当着他们的面也没啥存在感,也不怎么敢吱声搭话,但是不妨碍他腹诽啊。

说完了话,雍正还道:“老人家别太担心,真的要出事,可以到我这来避难。不至于到那地步,再差也不过逃罢了。还能等死不成?!”

“说的也是,”林觅心里一松,道:“这样子,我心里就有底了。”

两人就说了说过年要做的事情,雍正呢,面见大臣们呢,教育扶苏和翠儿,以及筹划游玩的事情,同时还有码头的规划图等要审核等事,也不算少事儿。

始皇呢,正在回咸阳的路上,最近战火也有,因此始皇也扑灭呢,当然了,还要逮弘昼,以及准备立太子的事儿。也挺忙的。

最近忙着过年,怕是没时间唠磕。因此说了说境况又下了。

林觅答应了等始皇到咸阳再上来一趟,送扶苏回秦宫。

下了以后,赵佶才松了口气,道:“真没料到他们会这样回答。”

“时势造野心,机会也是随着时机来的。始皇一开始也并不曾想到可能会做秦王,雍正也是,当初也未必有此心,至少在太子地位稳固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贤王,能做事的王爷,然而机会来了,他也能立即抓住上去。所以说,机会主义本身,他们最为了解不过。”林觅道:“在其位才谋其政,若这二人不在其位,他们做宗室王,也未必有此成就和担心。估计也做的挺好的。人嘛,活着,看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不执迷方好。人的机会,真的预料不到……”

赵佶感慨道:“是啊,人的机遇,谁能预料到呢……”当初谁又能想到,他这个当皇帝的会成为俘虏。所以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就好了。如同他当初,若是好好用人,做个好皇帝,也许,不至于那个地步。

而区别于两位明君与他的,正是这一点。

赵佶是真正的没有执念了。与这两位比起来,他不过是个混日子的皇帝。有那下场,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