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个城市(第4/4页)

雍正笑道:“这个事,你只管去办,去冲,也许还有不一样的冲劲来。办这个事,没股子孤注一掷的冲劲,办不成!”

这话说的,说他没脑子,说四哥心思太多的意思?!

弘昼不高兴,撸着狗子不吱声儿。

雍正道:“先前与你交代过的吧,叫你准备准备,要办差事了,现在差事来了,你给朕收收皮,这样的大事,这样的重任交给你,你要是不用心,朕揭了你的皮。不怕办砸,不怕办不好,就怕不办,不用心,可记着了!”

见他还别扭着呢,雍正踢了踢他,道:“这皮小子,吃饭了。来!不然等会儿百福和造化吃了可没你的了!”

弘昼这才起了身,抢着跟上来了。

苏培盛笑,瞧瞧这五爷,可不就是个皮小子!

他不是不知道轻重,而是在雍正的容忍范围内,闹腾。这份心细和识趣不过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豁得出去的不要脸的劲,也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吃饭是吃啥呢,菜多一些,比以前只有土豆之类的可好多了。因为小老太种的多了嘛。

有炒菜,蒸鱼,炒了素菜,还有汤,果子,茶,糕点。

弘昼一看就怔了怔,皇阿玛一向节俭,这些菜色在皇家是不丰盛,但是比起皇阿玛以往的样子,确实丰盛多了。

这可是大餐来请他了。

弘昼心里怪不是滋味的,还笑呢,道:“看来儿子比张阁老他们有脸面,听说皇阿玛上次请他们两位重臣吃饭是吃的土豆,儿子今晚吃的这菜色,可比他们丰富多了,啧啧,皇阿玛也舍得呀……”

苏培盛忍着笑的不行,哪是特特准备的啊?皇上现在就吃这么多!皇上现在胃口可好了,空间的东西好吃,又开胃,所以,这些东西,基本上一天都不断的。

但是他不能拆穿啊。也好叫五爷感动一把。

当然了,雍正也不可能戳穿,他心安理得的受了,还笑呢,“怕你吃不饱,才叫做了这么多,多炒了两个菜呢。吃吧。吃了老子的,给老子好好办差。办不好抽你!”

弘昼其实真的很好哄,毕竟是儿子天生的敬仰老子,因此这一出,可真把他感动着了,还郑重的道:“多谢皇阿玛招待,儿子不客气的吃了!”

雍正一拿起筷子,弘昼便紧跟着也拿了筷子开吃了,那胃口,啧啧!

苏培盛一脸心疼啊,五爷你可少吃点吧,奴才和两位狗爷的饭都在这里呢……

反正一顿饭是打仗似的吃完了,吃完了饭,雍正便把他一脚踹出了养心殿,道:“去找张廷玉,鄂尔泰,敢懈怠着偷工,看朕不削你!”

“知道了,皇阿玛!”弘昼是乐呵呵的走了。心里还怪高兴的。

苏培盛道:“五爷天然的亲自着皇上的,一顿饭,就收服了。”

雍正心里怪不是滋味的,道:“朕以前到底忽视他了。”

“万岁爷不是忙嘛,如今得空了,阿哥们慢慢教便是。”苏培盛道。

“也是!”雍正笑了,想起扶苏,道:“弘昼与他的弟弟们,至少还有朕在,便是小阿哥们一年半载也见不到朕,好歹住在爹的宫里,名正言顺的,可是小扶苏啊,可怜,呵呵,他那亲爹,冷冰冰的,也忍心将他打发到边关,无依无靠的,可怜的很……”

苏培盛听了都无语,皇上是想把扶苏公子拐过来还是怎么说?!

人家亲爹再冷酷,也是亲爹。真犯不着皇上这般心疼。

果然,就听雍正叹道:“你说说,为啥扶苏不是投生在清宫呢?!”

呵呵,呵呵!

不是苏培盛心里吐糟,其实,扶苏公子那样的人,合该就生在始皇宫里才对。与万岁爷也不搭呀!

再说了,扶苏公子能要一个话痨的爹!?

万岁爷啊,求你别自作多情了!

弘昼去找了张廷玉还有鄂尔泰,算是正式的进入了外事处筹办这海务了。

不过他得了空便闲闲的想,翠儿妹妹到底是谁,是皇阿玛说错了?还是真的有这个人。

若是说误了口,为何到后面又避而不谈呢?!

应该是有这个人的……

弘昼确定的想,因为雍正基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个人名就突的住口不说了。

既然不是后宫里的妹妹,那便是宫外的了?!

嗯嗯嗯?!

弘昼半夜睡不着啊,从榻上爬了起来,道:“好老子,怪道要去江南呢,肯定是因为在外有私生女。这么念念不忘的,念念叨叨的,肯定是这样,肯定是这样……原来爷的老子也这么的风流啊!”

这份疑心一涌上来,那是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

不过,怎么会在江南呢,奇怪奇怪!

他抓耳挠腮着寻思,等到了江南就真的就留意一点。

雍正要是知道他将注意力放到这上头去,估计能气炸了要削他。

除了他,没有别人会这样想,大臣们在寻思啥呢?!

旨意一发下来,大臣就议论开了,去江南游玩?谁信,这大冬天的跑去江南受冻啊?!想什么呢?!要去也是开了春再去玩啊,肯定是去抓贪去了,要抄家,发财。为什么要抄家发财呢,因为要建海军了。

为什么建海军非要绕江南一圈呢,江南是出了名的出豪富,随便揪些罪名抄几家,这海军不就是有钱去建了吗?!

这皇上真是想出一出是一出啊,这抠的,这小账算的,算盘打的,啧啧。

这是想建大事,但是呢,不想国库出钱的意思了?!

所以有些多心的,便开始活动开了,干什么呢?!写信啊,雪花似的飞向江南,告诉他们,大事不好,抄家皇帝要来江南了,大家真的要收敛点皮,以免被揪住小辫子,死的跷脚。

所以最近京中很是热闹。

当然了,有人愁就一定有人欢喜。

皇上要大开海禁了,而且还划了圈,做大城市,大码头,并且进行规范,但要交税,交税就交税吧,税再重,真规范了,真的比那乱象更好。

以前为了让东西能进来,到处到人找门路,塞出去的好处,未必就比交的税少了,而且只会更重,不仅折东西进去,还要给钱银,有时候,遇上贼人了,还血本无归呢,尤其是那海上的贼人来无影去无踪的。

若是能人监管着,以后出海就安全多了,可不就是好事嘛,有些商贾就已经开心的疯了,到处写信,准备行李,打算先瞅准了三处的一处去看看风向。

民间活力是极强的,尤其是早就想出海的商队,他们不怕风浪,不怕险阻,就是怕不能出去。因此,信啊,人啊,到处在动。

当然,也不乏听到风声的,感觉有点怪怪的人,觉着,莫非皇上是有要动海上的意思?!不然非要出海做啥,这么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