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5/5页)

“哦,去他的吧,一个拿自己的残疾当资本的人!我还可以说我都孤独成什么样了呢。说我一直孤寂无助,说我这样那样!一个人只会拿自己的残疾博得别人同情,算什么本事,去他的吧。”

他转过身去,双手在裤袋里拼命地抓挠着。

那天晚上他对她说:“今天晚上来我房间吧,行吗?我不知道你的卧室在哪儿。”

“那好吧!”她说。

那一夜,他比往常更兴奋。他那小男孩似的瘦弱裸体激动得什么似的。康妮发现他都结束了可她自己还无法达到高潮。可是他那小男孩似的裸体和温存还是唤起了她的渴望和激情,于是她不得不在他结束后自己继续。她的腰臀疯狂地起伏着,而他则意志坚强、主动奉献自己,让自己一直坚挺地守在她体内,直到她达到高潮,发出奇特的呻吟声。

最终从她体内退出时,他语调苦涩、甚至是嘲弄地低声说:“你就不能和男人一起达到高潮吗?你非得自己那样不可!你是要操纵整个过程!”

这短短几句话在那一刻成了对她一生的打击。那种被动奉献很明显是他真正的性交方式。

“你这是什么意思?”她问。

“你知道我什么意思。你能在我结束后持续折腾那么久,而我就得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直到你由着性儿自己受用了为止。”

这番始料不及的粗话令她惊讶,要知道这可正是她感到妙不可言的时候,而且是刚刚萌生出对他的一丝爱意之时。说到底,像很多现代男人一样,他几乎是刚一上阵就草草收兵。这是促使女人变主动的原因。

“你想让我继续下去,得到满足的,对吗?”她反问。

他有点干涩地笑道:“我想!好吧,就算我想。我想咬紧牙关任你那样作我!”

“难道不是吗?”她坚持说。

他对此避而不答。

“所有该死的女人都那样,”他说,“她们要么没高潮,跟死了似的。要么她们等男人结束了以后她们自己折腾到高潮,男人得奉陪到底。我从来还没遇上一个跟我一起达到高潮的女人呢。”

康妮对这种新奇的男性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她简直被他的反感情绪惊呆了,他怎么会如此粗鲁呢?她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但是你也想让我受用,是不是?”她重复这个问题。

“哦,没问题!我很愿意。可我死也不觉得这对男人来说是个好玩的游戏。怎么能让男人坚挺着等女人自己折腾到高潮呢?”

这句话是对康妮生活的一个重大打击。它扼杀了她身体中的什么东西。本来她就不太喜欢麦克里斯,他追求她,她对他还是没有欲望。似乎她从来没有主动想得到他。可一旦他让她觉醒了,似乎她就应该自然同他达到高潮。她几乎因此爱上了他,几乎,在那个夜里,她爱上了他并想嫁给他了。

或许他本能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要毁了这桩姻缘,因为那不过是一座纸屋。那个夜晚,她对他或对任何男人在性事上都绝望了。她的生活从此与他一刀两断,就当他不曾存在过。

她无聊疲惫地度日。什么都没了,除了克里福德所谓的完整生活,即两人习惯于在一个屋檐下的共同生活,这种没有出头之日的生活是那么空虚无聊。

空虚!接受生命的巨大空虚似乎就是活着的唯一目的。无数忙碌和举足轻重的微小东西换来的是那个巨大的空虚!

注释

【1】 罗宾汉是传说中的中世纪绿林英雄,在诺丁汉北部的舍伍德森林中出没,这片森林曾有16000英亩(约合65平方公里),其西南部一直伸延到劳伦斯的家乡伊斯特伍德附近。

【2】 诺丁汉东北部一个小城市。这段描写显示劳伦斯写作时心目中出现的是自己的家乡伊斯特伍德几公里外东北部的一片森林,那正是他少年时代至爱的一片乡村风景,被他称之为“我心灵的故乡”。据说劳伦斯少年时期第一次在这里遇上了一位猎场看守,看到了他居住的小木屋,受到启发,从而塑造出了第一个猎场看守的形象,即《白孔雀》中的安纳贝,进而在二十年后又据此塑造了本书中猎场看守麦勒斯的形象并在书中再现了那一带的自然风景。在以后的章节中一些自然风物和街景的描写经常令人联想起劳伦斯的故乡煤镇伊斯特伍德及其附近的山乡。——译注

【3】 这个词的英文stacks是“烟囱群”的意思,用这个词做地名加重了眼前一片工业化现象与自然风景的对比。——译注

【4】 诺丁汉所在的英国中部地区被称作“英国的心脏”。——译注

【5】 此句取自十四世纪一位法国诗人所写的民谣。

【6】 指1926年5月1日开始的英国全国总罢工。劳伦斯在罢工期间返故乡探亲,深深为劳资关系的紧张感到不安,写了一篇长文《还乡》,指出那将是一场革命,似“利剑刺穿英格兰的腹部”。权威的研究认为,劳伦斯返乡看到的这场大罢工情景是导致他写作这部小说的重要直接诱因之一。——译注

【7】 见第三章第二条注解。

【8】 1920年代的一千英镑是一个小学教师年薪的10倍。当初一本不赔本的小说能为作者赢得300镑上下的收入,加上再版,比较畅销的小说作者如麦肯齐一本书往往能挣到一千多镑。如果再改编成流行戏剧在伦敦西区上演,作者能获得很高的收入,有的高达每周600镑。从本书的情况看,克里福德应该算比较成功的小说作者了,但还没进入最成功的作家之列。劳伦斯在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前其作品一直不畅销,收入勉强养家,要靠为报刊写文章多挣生活费。即使是《查》书出版后,劳伦斯在逝世那年的“身价”也只达到一年两千多镑,比当时的畅销作家如班奈特等要低十几倍。——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