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发展(第3/3页)

自然,能申请上也是好的。可是,效果总归不同。

姜城看着唐妙,还不等他说话,唐妙就说:“阿城哥,你负责贷款和机器的事儿,咱们只有一个半个月的时间了。要在一个半个月内搞定第一批货。我去找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个展会内的名额。”

姜城还真是让他媳妇儿惊到了。

他就算是一个胆子大的人了,没想到唐妙的胆子和胃口更大。不过,姜城还是支持她的:“行,我们分工合作,不管怎么样,咱们也努力过。你打算怎么接触负责的领导?”

唐妙眨眨眼,带笑说:“我还没毕业呢,作为勇于响应政策自主创业的第一批人。有困难寻求学校的帮忙,也是可以的吧?而且我发展的好,不是也给别人提供了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吗?厂子多了,就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街上瞎溜达的人少了,治安也好了。都是相辅相成的。想一想,多好的一次尝试啊!”

姜城竖起大拇指:“高!”

唐妙很快的整理了自己厂子的发展史,其实说出来真是蛮好听的呀,京北第一家私营企业。解决了许多居民的用工问题。为京北的发展添砖添瓦。

也正是因为这个“第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们都是观望态度,他们一路以来,没有受到什么刁难。虽然算不上扶持的,但是不管办什么都是顺顺利利。

唐妙心里隐隐约约有这么一个想法,大概,京北的有关部门也是想要以他们单位作为一个试点,虽然没有插手,但是也把他们当做例子来观察。

虽然改革发展从79年的冬天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年半多,京北的小店铺和私人的小摊子也不少,但是真的干起工厂的,屈指可数,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那么,他们的发展一定是引发各方面的注意的。

与其慢慢发展,不如,一下子搞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