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古代包租公(02)(第2/3页)

沈父沈母虽然骄傲想显摆,但都是老实人也不想家中每天热闹的想菜市,使劲点头保证不在外面说。

至于五千两银子,他另有安排,不能给父母,沈父沈母早就被儿子显露的那一手能唬的一愣一愣的,哪还管银子。儿子已经长大,还有大本事 ,他们真是撒开手不再管,一心带好孙子,管好家中的百亩良田,收好左右跨院的租银。

在家待了两天,时而学习时而修炼。第三天和父母说了一声,自己拎着装金子的包袱出去了。

找了一个偏僻没人的地方,把包袱中的金子换成了银子,他要去南城靠近西城的交界区,贡院离那块地方不远,明年就会搬迁。

在交界区南城这片地方,住的都是穷人,真正的穷人,还有一些房子之间隔着距离,空余地方也没有利用起来。

还有多余的土地卖,他找块空地大的,然后把空地左右的宅子买下来,推倒再建宅子,全盖二层小楼的那种,以后租给各地来科考的学子,房子一年四季不抽租,真的,国子监离的也不远,还有外地的学子经过大佬推荐来国子监学习的,有些是带着妻儿来的,也需要租房。

他就想当个包租公,脑袋不用想事,靠着租金也能把日子过得舒服。

种地,做生意,当官,这些都做过,想体验一种没有做过的,包租公多好。不用想事。

南城本来就是贫民区,靠近西城富贵区域,但是无形中就有道天然的屏障,哪怕交界区那么近,可彼此来往的很少。

南城区域也大,沈清和找人问,寻到一位牙人孟卓,大约三十三四岁,可能家中条件还行,人也没有多操劳,看着也不太老。一身半新的细布衣裳,收拾的很干净。

沈清和也打听过,知道他口碑不错,要不也不会找到他。说明来意,还有自己要买土地和宅子的大致位置。

没想到他运气不错,孟卓就说,“真有一处适合的地方,有处被大火烧光的三进宅子,左面还有一块空地,是连在一起的,主家已经搬到东城靠西的那块去住,空地有两亩多,是原本留给他们家孩子,老宅子被烧,能做主的老爷子就说:

那地方不利于他们家,就打算全卖,烧掉的宅子和两亩的土地都卖掉。

至今过去了一个多月,也无人问津,客人如果您不嫌被烧掉的宅子晦气,倒是可以买,价格不高。”

孟牙人把话也说的很清楚,有人嫌那地方晦气,很来南城住的人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

除非是原居民后来发达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富人,顶多是像沈家一样的人家,小康之家。

“去看看,先看地理位置再说。”

“好,请随我来。”孟牙人看的出来,眼前的客人是真有需求的。

不是没事来涮他玩的那种,全程微笑服务。

一刻钟就走到孟牙人介绍的地方,地理位置不错,离贡院不

足八百米的距离,离的太近反而不好,相隔一段距离反而是最好的。真是交界处,一点也没有夸张。

西城和南城交界的地方住的也不是大富大贵之家,有祖产在这儿的普通小康百姓也有一些买不起大宅子的小官,一进两进的宅子也是很多很多。

还有些小官草根出身,没什么积蓄,又在清水衙门,没有油水,夫人也没有多少嫁妆,还租房住。过得还不如沈清和这样的人家,他们主要是开支大,人情来往,可不是一笔小数字,经常入不敷出。

一座被烧的差不多的宅子,还有两亩待建的两亩宅基地,沈清和花了不少银子才买下来。

下午在衙门换成红契,才安心,顺手找孟牙人介绍,买了一家子五个下人,还有一个单帮,一位中年嬷嬷,加起来六人。

一位厨娘,一位打扫家中卫生, ,一位跟着他,一位赶马车,一位照顾他儿子。一家五口,都有事做。

刚好是从一家犯官家中出来的,那位三十的妇人在犯官府中就是厨娘,她男人是跟着府中管事后面跑腿的。如今跟着沈清和后面办事。

家里的老头子会赶马车,当下第一时间就买了一辆马车,和马,以后家里人出行也方便。

蔡家大闺女十二岁和中年嬷嬷一起,在家里打扫卫生,洗洗衣裳,主要是以中年嬷嬷为主。小丫头主要是端茶倒水,帮忙厨房端菜之类的轻松活计。

她还有一个八岁的弟弟,跟着小玉林,以后专门照顾他。

回去画图找老泥瓦匠盖房子。以后爹也有事做。

转眼就是半年的时间,南城出现地标性建筑,几亩的地方,用一高大结实的围墙围起来,里面全是独门独户的小院子,还都是二层小楼。

每栋小楼都有配套的水井,还有所有人没有见过的新式茅房。厨房里面还有单独砌的洗菜池,能从池子里把水流出去。

可以合租可以单户租,上下都有房间,都是楼下一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单独的茅房,一间洗澡间,还有一间储藏室。除了客厅大一些,其余的都不大,房间的床是沈清和画图纸打的现代不用蚊帐的床。

院子里,阳台上都有强效驱蚊草,保证房间不会有蚊子。

冬天冷的问题也好解决,有配套的烤火盆,房间里面就一张床,一个挂衣服的衣柜,还有一张书案,一把舒服的椅子,角落还有一个小书架。

每一间房简单但不简陋,很舒适。逼仄一些,也没事。楼上三间房,两间放的都是一米八的大床,另外一间没有书案,放的是一米五的床,有两张。当中留个过道 ,放上一个床头柜。

顺带的沈清和把自家的老宅子也翻新了一下,该改的地方也改了,出租的左右跨院都收了回来。全部改造了一番。

家里人住的也舒服,新房子已经租出去几栋房子,都是提前来京城赶明年春天会试的举人们。

前后有十几栋小楼,中间还做了一个小花园,有几张石桌,各自有四个石凳,都分开有段距离,互不打扰。

大部分举人来赶考都会带书童,沈清和很贴心给他们也在花园安置了一个地方,让他们交流。

沈清和在家里边学习偶尔还去工地看看,沈清和的马甲还没有被曹大人找到。

他们搞错了方向,皇家和曹大人都以为“仙师”入世修行,居住的是东城和西城,翻了几遍也没有找到。

南城也找过,都是悄悄的找,不敢跟通缉犯人一样的去找,怕惹怒仙师。

就这样,沈清和的马甲还捂得严严实实的。至今还没有掉。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掉。

冬日严寒,成功荣升为小包租公的沈清和。早上,用过早饭,就出去,他的租房处虽然离还没有搬迁的贡院有些距离,可是他的房子建造的好,又是新的,收拾的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