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白姨娘死了(第2/4页)

靖国公回想起来,虽不后悔,却愧疚更多。

只认为,是自己害了白姨娘这一辈子。如果当年自己没有与她生情,而是叫她安安分分嫁人做正头娘子去,又岂会叫她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就含恨而亡呢?

这种事情,谁也劝不了,只能叫他自己想通了去了。

三太太提醒温氏,“如今这样就很好,母亲年纪大了有些心软,却还是向着你的。你可不要胡乱好心。”

她指了指温氏床上摆着的几匹料子,月白浅青,都是清淡的颜色。很明显,这是为阿琇准备的。

本朝丧报沿袭了前朝的定制,庶母死后,除亲生子女外,余下各子女无需守孝。

阿琇是记名在温氏名下,生母是白姨娘这件事情,不但府里,就是亲朋好友之中多数人都是知道的。但从礼法上来讲,既然是记名在了温氏名下,那阿琇就是国公府嫡女,白姨娘就只是阿琇庶母,除此之外没有半文钱干系。所以这阿琇,自然也并不需要穿白戴孝的。

不过温氏还是让人为阿琇赶制了两身儿颜色浅淡的夏衣。忙过了白姨娘丧事,又寻了府中收着的浅色宫纱宫绸出来,准备给阿琇多缝制几套。

“并不是叫九丫头守孝。只是……多少在意些,也算是尽了一份心吧。”温氏叹道,“到底,还有阿珠在。”

靖国公已经叫人往北境去给阿珠送信了,至于阿珠能不能够回来,如今还不清楚。

温氏也并不想他日阿珠回京,看到白姨娘孝期之内,阿琇依旧穿金戴银的模样。

“况且,我也不瞒你说,从阿琇抱到我跟前来,我就知道,她这身世其实也瞒不住。早晚,她都会知道生母是谁的。”就算国公府的人不说,难道府外就没有流言蜚语了?所以温氏怼此事,看得也很明白。

“总不能到了那时候,我叫人指着阿琇的鼻子说,连生母的孝都不肯守吧?”

三太太摇头,“叫我说,你就是想的多了些。”

想着温氏大约也不愿再说这个话题,三太太只好说道,“好在,没有影响了七丫头和八丫头的婚事。”

七姑娘大婚的日子就定在了秋天,满打满算的,也就只有三四个月的功夫了。

温氏点了点头,“幸而东西都是预备好了的,不然,这眼下的事情这么多,哪里还有心思去细致预备呢。”

三太太也是感慨。她两个女儿也是秋天里的喜事,最近府中事多,如果不是从几年前就开始准备着,事到临头还真就得仓促了。

“等来年春天,再把八丫头的事情办完了,也就能消停些了。”三太太伸手从跟前的花瓶儿里拔了朵花儿出来,放在手心里头揉搓着。想起了什么,低声问温氏,“阿珠那边,是不是还没有消息?”

“什么消息?”温氏楞了一下,随后便反应过来了。摇了摇头,“没有,她这才大婚多久?”

算下来,开了春后阿珠才与林沉成亲,这也不过四个月左右。

“话是这么说没错。”三太太手心里被花汁染得通红,丫鬟连忙送了湿帕子给她擦拭。擦了两下,三太太才继续说道,“我就是为阿珠担心。大嫂你知道的,武威侯府那些人,可没一个省心的。”

她嘴撇了一下,“尤其三姑爷是世子夫人一手带大的,说是叔嫂,其实与母子也没什么区别。阿珠这是两个婆婆哪。”

国公府与武威侯府结成姻亲之前,两府来往并不多。但是对于武威侯夫人婆媳两个,三太太还是了解一些的。

武威侯夫人什么都放在了明面上,便是之前想靠着林贵妃的关系攀高亲,人家也没有掩饰过,都是明里头来。

但阿珠的妯娌,武威侯世子夫人可就不是了。乍一看,那人面庞圆润白净,一双笑眼,真是个可亲的面貌。要说为人有什么不好,也不一定,只是这人脑子有些发轴,天生一副婆婆心态——别说她自己的儿媳妇,便是几个妯娌,也都被她看作是进了侯府的外人。

这位武威侯夫人时常对妯娌和儿媳妇说的话,便是叫她们服侍好丈夫了,“女子便该以夫为天。妻贤夫祸少,这辈子安分守住了后院,男人们奔出了前程,才是咱们的功劳了。”

这些话,别说阿珠,就连三太太都听得有些刺耳。

“阿珠这才大婚,白姨娘就没了。生母殁,阿珠也得守足了一年的孝。这中间,就怕侯府那边出什么幺蛾子。”

温氏也明白三太太的意思。

“放心吧,武威侯夫人总不是个糊涂的人。”温氏反倒是不那么担心,“就算她不明白,武威侯却是足够精明。你只看他们家里与林贵妃之间便知道了。”

林贵妃还是武威侯的亲妹妹呢。宫中宠妃,又育有二位皇子,还是前几年颇得皇帝看重的皇子。就这样,武威侯竟然都没有抖起来,反而愈发地谨小慎微。别说扶持外甥皇子了,就连家里几个儿子都不许与皇子过多接触。

这么一个谨慎的人,是不大会叫妻子去得罪姻亲的。

“希望是吧。”三太太叹了口气,没有温氏那么乐观。

………………

白姨娘的死,在府中并没有那么多人去关注。如五姑娘几个人,都比阿琇没大多少,阿琇出生时候,她们也还都懵懵懂懂,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七姑娘八姑娘那会儿才一岁多,更不可能知道这些了。

不过,她们不知道,不代表别人不会告诉。

刘姨娘就忍不住。

因为八姑娘的婚事定在了来年春天,刘姨娘这一阵子没少往七姑娘处跑,打听着七姑娘的嫁妆,尤其是花姨娘为七姑娘添了多少的体己。

八姑娘有些看不过去,劝了她几次,见她不听,想了想,觉得她去看看也好,等回来觉得给自己的体己不及七姑娘那里的了,八成也就对娘家人更疏远了。

刘姨娘看了花姨娘给七姑娘添的东西后,确实也消沉了两天。不过,很快便又恢复了精神儿,亲自帮着八姑娘做鞋做衣裳——八姑娘公婆都不在了,便想着多给夫婿和小叔子做几身衣裳鞋袜,也算尽心一回。

刘姨娘便自告奋勇地提出,八姑娘小叔子的衣裳,由她来做,八姑娘只做姑爷的便是。

说起来,刘姨娘出身有限,但是当初也是帮扶家里的,女红绣活的没少做,都很是拿得出手。

“我帮着你做,你也好把姑爷的衣裳做体面些。他一个爷们家,总要在外行走。原来他家里没个女人,哪怕穿成花子呢,也没人笑话。等你进了门,就得上心了,别叫外人笑话他,也是给你自己个儿积个好名声。”刘姨娘小算盘打得叭叭叭地响,还想着八姑娘说的,往后接了她一处过活呢。以后要到姑爷家里过日子,不把姑爷和姑爷的弟弟讨好了,那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