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吕后(第4/5页)

而舒云呢,当初做了皇后之后,就直接宣布,以后宫女可以在二十五岁之后,直接放出宫去嫁人,而在宫中执役期间,宫女也有月例,等到出宫的时候,还会有一部分补偿。也就是说,进宫执役十年左右,就可以积攒一笔不错的嫁妆了,另外呢,能够在宫里学到一些宫廷的规矩,就算是年纪稍微大了点,出宫之后,也能嫁个不错的人家。

所以,如今大家对于让家里的女孩子进宫做宫女,并没有什么抗拒之心,当然,也有那等重男轻女的,会让女儿进宫做宫女补贴家里的兄弟。不过,这也只能是长安的人才有这个机会,毕竟,远一点的人家,谁有机会靠近宫门,见到做宫女的女儿呢?

这也导致了民间一些有主意的女孩子,不想让父母为了聘礼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缘故,胡乱将自己许配给什么人,也有会想办法找门路看看宫里要不要宫女的。事实上,因为宫女满二十五统一都会出宫,因此,宫里头的确每年都会采选宫女,不过为了降低成本,免得路上出现什么问题,采选宫女这种事情,也多半是集中在关中地带,关中之外的百姓是沾不到什么光的。

倒是地方上的诸侯王,也学着长安这边这么做,倒是给了不少少女一条新的出路。毕竟,做宫女又不是给寻常的人家做奴婢,并不是奴籍,虽说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比起收益来,还是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的。

这位新鲜出炉的太子妃自个也很懵逼,她若说美貌吧,其实比她美貌的人还是挺多的,如果说别的吧,那她也不算非常出挑,偏偏到最后,她就被选上了。当然,与她一块儿被选中的还有两个少女,至于其他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留在宫中做宫女,不愿意的话,那宫里也会发一笔路费让她们回家。

大多数女孩子都是不乐意就这么回家的,她们出身平常,如果一辈子不曾见识过这样宽广的天地,她们还能够继续在自己的家乡,如同之前的那些女性长辈还有小姐妹们一样生活,嫁个差不多的人家,相夫教子,一辈子也就那么过去了。

可是如今呢,见识了长安的繁华,宫廷的恢弘与富贵,那么,她们自然是很难继续回到曾经的生活当中去了。倒是一些原本家里还算是有些富贵,生活得比较舒服的,她们一般是不乐意留在宫里做伺候人的事情的。留在宫里,说是有机会,实际上对宫中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个机会是真的很小。毕竟,宫女们会被分派到不同的地方,如果是分派到后宫嫔妃那里,或者有机会在嫔妃们不方便的时候得了天子宠爱,如果是分配到其他地方呢,那一般情况下,根本见不到宫中的男性主人。

而问题是,刘邦都多大年纪了,这几年,宫中已经不再有孩子出生,她们偶尔也听闻,刘邦如今几乎很少召见嫔妃了,即便是曾经几乎是独宠的戚夫人,如今见到天子的时候也比较少了。而宫中的男性呢,唯一一个成年的就是太子,刘肥早就去了封国,刘如意呢,年纪还小,还是个孩子呢!至于其他的皇子,一个个都是小娃娃,可以说,她们留在宫里,也没有多少出路,总不能真的留下来单纯做宫女吧!

而作为幸运儿,太子妃赵氏,嗯,她在家也就是有个小名,叫做蔓儿,自然就留在宫里,开始了婚前教育,而同时呢,赵蔓儿的家人也被快马加鞭接到了长安。刘邦在戚里给他们安排了一处宅子,又在太学里头,选了几个博士专门教导赵蔓儿的父亲和兄弟,总之呢,不能让外戚给刘盈拖后腿。

除了赵蔓儿之外,另外两个被选中的少女,可就没这等好事了,她们若是运气好,得了刘盈的宠爱,那么自然,她们的家人也能跟着鸡犬升天,若是她们不得宠的话,那么,最终呢,也就是那个样子了!

赵蔓儿是刘盈自己选中的,既然能被刘盈看重,那么自然有她的闪光点,像是赵蔓儿呢,性情比较坚韧,不是什么很容易被动摇的人,学识见识可以后天培养,而作为太子妃,作为未来的皇后,若是性情软弱,容易动摇,那就是个麻烦了。

赵蔓儿一开始的时候,开始有些紧张心虚的,但是舒云亲自将她带在身边,先是教导礼仪,让她学会规矩,之后呢,就是让她可以利用这些规矩。

作为上位者,规矩这种东西,只能是束缚别人的,而不是约束自己的,当然,也不能完全将这些规矩视若无物,事实上,规矩这种东西制定出来,本身就是为了保护绝大多数人的,上位者必须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上限和下限,才能够确保自己不行差出错,以免伤害到更多人的利益。

舒云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亲手教导她如何理事,而就是让她先学会适应这个宫廷生活,另外呢,读书什么的,也必须被提上日程,赵蔓儿在家里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偶尔跟着乡间的长者认识几个字而已,之前作为秀女进宫之后,就已经经历了初步的扫盲教育,学的不是这个时代的正常的《仓颉篇》,《急就篇》,而是舒云搞出来的《千字文》。

至于三字经和百家姓什么的,舒云也已经叫人去编撰了,毕竟,后世的东西,这个时候拿出来,总是有些不合适的,别的不说,百家姓你居然敢把赵放在第一个?至于什么性本善,性本恶的问题,真要是拿出来,只怕立马各个学派就能打出狗脑子来,继而儒家就能扬眉吐气,毕竟,三字经本身就是儒家打败了其他学派乃至佛道宗教之后,才被撰写出来的,后来又经过了多次增补,充斥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而在这个时候,儒家还在野呢!

《千字文》嘛,作为启蒙就比较合适了,常用字几乎全有了,而且并不佶屈聱牙,读起来也比较顺口。本身这些女孩子就处在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阶段,想要学会还是比较容易的。

赵蔓儿也是个心气比较足的,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惴惴,但是她很快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若是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那么说不定临时换人的事情也是可以发生的,就像是赵蔓儿所想的那样,大家的出身本质上都差不多,她在里头又不是最出挑的一个,那么选谁不是选呢?

当一个人发挥了全部的潜力之后,她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简直可以说是惊人的。

赵蔓儿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短时间内,就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对外看起来也有些贵女模样的女性,进退得宜,看起来不像是乡野之中出来的那般了。

之后呢,赵蔓儿就开始恶补《诗经》,在这个时代,学习《诗经》几乎可以说是政治正确了,在各种公开场合还有一些社交场合,唱诗都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这个时候呢,《诗经》还没有被引申得厉害,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诗,要是用错了,那就是失礼,失礼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一点说,那就是失道,足以问罪了,小一点吧,那也是要被人嘲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