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陈阿娇(第2/5页)

之前的时候,舒云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方面的变革,是因为那个时候,数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复杂一点的,那就属于高等数学的范畴,而且想要沿着那一条路走下去,对于天分的要求就很高了,所以只能依靠大范围的启蒙教育,才能够将那些在这方面具备一定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而不是像是如今这样,教育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即便是那些小地主家,也没有足够的资产送家中的一个儿子去读书。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所谓寒门,起码也是中等地主之家出身,而如果读书不能出头的话,可能就会因此穷困潦倒,乃至破产。像是那位朱买臣,为什么会被妻子抛弃呢,就是因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放在读书上,偏偏一直没有成效,连给人做食客都没人要,谁乐意一直在这种看不到希望的境地下坚持呢!

即便是如今造纸术已经开始慢慢成熟起来,印刷术也取代了手抄和竹刻,书本的价格降低了许多,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读书依旧是一件比较昂贵的事情。尤其,这个时代,新事物的传播速度也是很慢的,如今关中这边倒是许多人都知道了纸的好处,但是往关东,往其他地方去呢?也就是那些诸侯王,还有列侯大商人,或者是一些相对消息比较灵通的学者,才知道纸的存在,有一定的机会能够接触到纸。而他们只会将这些自个私藏起来。之前太皇太后说要收集天下书籍,刊印成册,目前来说,响应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宁可花大价钱托人从少府购买一些纸张,然后回来将自家家传的那些典籍抄录下来。至于消息更加闭塞的地方,至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舒云面临的问题是真的很多,她能做的,无非就是先刷名望,然后等待时机的到来。

舒云打着请教数学的名义,召见了负责重新订制历法的几个官员,然后呢,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了出众的数学素养,只让这些胡子都一大把的老臣都弄得一惊一乍的。

舒云这一世年少的时候自然是学过数学的,但是,所谓的学,也就是跟着家里头学习简单的算术,确保下面的管事算账的时候,自个不会被骗罢了,一般人根本不会对家里女主人的数学素养有太高的要求。家里的产业,多弄几个账房,多算几次也就是了,他们这样的人家,又不用放高利贷,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其实很有限,能够大致算清楚封地还有诸多产业的账目,误差不要太大,就算是合格了。

结果呢,等到这些老臣跟舒云讨论的时候,发现哪怕是九章算术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舒云那里都有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顿时,没人敢当舒云就是个一时兴起的皇后了,要知道,数学这个东西,跟许多学科不一样,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如今的数学倾向于解决实际问题,答案可不是随便就能蒙出来的。另外,舒云甚至还询问了司马谈关于星象的问题,不是那种比较普通的观星,而是对于星辰运转的计算。

司马谈原本觉得自己就非常擅长这个了,结果到了皇后那里,说到什么星辰,然后皇后心里默算一番,没多久就差不多将这颗星辰的方位周期什么的都计算得八九不离十,这就让司马谈有些心惊了。

图穷匕见,到了最后,舒云才表示,自己其实也就是个庸人,之所以能够算出这些,不过是因为自己有些简单的计算方法而已,舒云表示,自己打算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都写下来,但是呢,自己是个野路子出身,所以呢,需要有人帮助自己用现有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因此,需要他们帮忙。

一帮子数学学者一个个都是眼睛发亮,如果舒云不是皇后的话,那么,什么都好说,问题就在于舒云是皇后,偶尔召见一些外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时常与这些外臣相处,难免就会有一些问题了。像是韩嫣,之前因为总是被刘彻留宿宫中,就被人弹劾为秽乱宫廷,王太后看韩嫣怎么也不顺眼。当然这不是因为韩嫣可能会给刘彻戴有色的帽子,而是因为,刘彻跟韩嫣之间的关系并不纯洁。老刘家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高祖,到惠帝,到文帝,再到先帝,在这方面就没一个靠谱的。

作为后宫的女人,大家大概率不会在意丈夫跟一个男人厮混,反正男人生不了孩子,对她们来说毫无威胁可言。当然了,像是宠爱董贤的那位哀帝,因为董贤的缘故,想要废掉自己的皇后,改立董贤的妹妹做皇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对此往往就有些看不过眼了,你有精力,不如多生几个儿子,在男人身上花费什么力气!何况,韩嫣也不太会做人,他本来就是侯门子弟出身,哪怕不是嫡长子,在家却也极受宠爱,他长得好看,在外头呢,自然许多人也乐于与他交往,宫里的那些宫女,名义上虽说都是皇帝的女人,但实际上呢,这些宫女呢,也会被皇帝赏赐给诸侯王还有列侯甚至是朝中公卿。因此,能有一个长相出众,而且前途无量的主人,对于这些宫女来说,也是一件巴不得的事情。

作为一个皇后,常年跟什么男子有往来,这就难免要叫人猜测皇帝头上是不是有点颜色了,因此,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几个人商议了半天,终于拿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让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过来。

太史令这个职位一直以来都是世代相传的,司马迁如今还是个少年,他在数学上头也是比较擅长的,这年头的史学家,必须要精通数学可星象,如此,才能够通过一些星象上的记载,确定某些事情发生的年代,要不然的话,说不定就要搞得将战国时候的一些事情套到春秋时代去了,而那些更加古老的记载,就更需要依赖于对于天文的测算了。那时候,对于年代的记载,真的是稀里糊涂,各国都有各国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前后矛盾,简直叫人脑壳疼。

司马迁从小立志,要编撰从黄帝开始,到如今最全面的一本史书,原本他是打算这两年趁着自个父亲身体还可以,就出去游学采风的,但是司马谈想想,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学会了先进的数学知识,以后许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舒云对于这位名流千古的太史公也是仰慕已久了,虽说这位喜欢往史书里头掺私货,但是呢,作为史官,是不可能真的做到立场公正的,哪个人没点好恶之心呢,何况这位当年被刘彻坑得忍受了几乎没有一个士大夫能够忍受的耻辱,他要是不在史笔之下有点倾向,发泄一下,说不定早就心理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