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红楼谢皇后(第2/5页)

作为太子,司徒宪如今还是个小孩子,所以,自然不可能让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监国,所以,司徒旻压根也没有留人监国的意思,干脆将朝堂整个捎带待上了。

顺便呢,为了让皇子不至于不知道民间疾苦,所以,从司徒宽开始,到司徒宣,四个皇子就这么都带上了。而舒云呢,作为皇后,也跟着随行,宫里的宫务,舒云干脆利索地交给了贤妃,淑妃,还有刚刚从婉嫔晋升的慧妃。

舒云上辈子的时候,也是跟着康熙出巡过的,因此,对于南巡的声势浩大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一次南巡,光是路上耗费的人力物力,就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了!然后舒云就看到了司徒旻的另一个特点,好大喜功,一路上,他心情一好,就是大手一挥,这边减税,那边赏赐酒肉什么的,户部随行的官员瞧着钱哗啦啦地花出去,眼珠子都要鼓起来了。可问题是,你总不能说皇帝这么做不对,这一说,可就得罪人了,毕竟,司徒旻表现得这么爱民如子,那么,多花点钱算得了什么呢?

舒云忽然想到原著里头,甄家四次接驾的事情,顿时很想撞头,这位这折腾劲,分明又是一个败家子!

司徒宪倒是挺兴奋,他长这么大,头一次出宫还是之前册封太子的时候,去宫外的天坛地坛祭祀天地社稷呢,如今跟着圣驾南巡,见识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

倒是司徒宣,年纪还比较小,对于外面这些压根没太多感觉,他这个年纪,就在屋子里头玩你捉我藏的游戏都很兴奋,而且,他其实不怎么喜欢待在船上,哪怕龙舟规格很大,而且制造水准很高,并不颠簸摇晃,生活在上面就跟在平地上一样,但是对于司徒宣来说,因为他年纪小的缘故,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走,这让他一点也不高兴。

舒云呢,在船上也没什么事情,干脆没事就给司徒宪和司徒宣上上课,司徒宣还小,如今也就是闲着没事写写画画而已,做一点初步的启蒙,而司徒宪呢,舒云已经开始跟他说起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为了防止司徒宪的那些先生觉得他误入歧途,舒云是将自个的这些自然科学理论包装在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框架下面的。

这个世界没有心学,但是理学呢,也没有占据主流,因此,在学问上头,稍微出格一点算不得什么。而且司徒宪如今其实也成熟了许多,已经明白,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告诉别人的。

他自然不会怀疑自己的母后,他从小在舒云身边,养成了务实的性子,并不喜欢那种空谈的理论家,更喜欢实干者,这也是谢家人给人留下的一贯印象,谢家很少会出什么大儒,对于谢家人来说,科举仅仅就是一块敲门砖,他们真正擅长的还是做事。谢家人杂书也读得很多,对于律法,刑名,水力,营造,算学之类的东西都有涉猎,这也是为什么谢家一贯出能臣的原因。

所以,司徒宪表现出来的态度,他的那些先生也没有疑惑,毕竟,皇后是谢家女,自然也是受到了谢家人的影响的,太子这般,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做官员的,其实怕的就是皇帝是外行,很多时候根本说不通,要是皇帝都懂一些,那么,有的时候沟通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所以,司徒宪如今拿着舒云表示是海外流传进来的那些自然科学类的书籍,也是看得津津有味,在舒云的提点下,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普通的士大夫在看到一些新技术的时候,一般就是看个新鲜,他们对于许多事情仅仅就知道个名字,许多事情压根不理解,而司徒宪呢,他许多东西都懂一些,而且思路也非常开阔,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在看到一些自然科学理论的时候,便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联想。

舒云对司徒宪,那就是比较开放式,或者说是启发式的教育,毕竟,在司徒旻的眼皮子底下,舒云能够做的事情太少了,也只能让司徒旻觉得,这些都是司徒宪自个想出来的。当然,这样也很好,一个人三观形成之后,只要不面临什么大的冲击,三观就不会发生什么偏移。当司徒宪意识到科教兴国之后,那么,其他人说什么奇技淫巧,也不能够动摇他的决心。

司徒宪不光是敢想,他还很敢做,舒云对此也很支持,舒云手头产业并不少,钱财也不缺,所以,尽可以支持司徒宪去折腾,说不定他能够折腾出另外一条出路来呢!

当然,这一路上,司徒宪的想法也就仅仅是想法而已,因为,上岸的机会就那么多,每次还得跟着司徒宪这个皇帝走,许多地方都不能去,身边还总是跟着一长串的人,哪能做什么多余的事情。因此,在舒云的鼓励下,司徒宪已经写了厚厚一本备忘录和之后的计划,从短期计划,到长期计划,都草拟了一份,然后闲着没事就是推敲自个那些计划的可行性,还有盘算着想要实现自己那些计划,到底需要哪些支持。

司徒旻压根不知道自个儿子如今满脑子的奇思妙想,他也是那种出生以来,就没出过京城的太平天子,所以呢,这一路上,他情绪还是比较激扬的,也是一路上的官员给他展现了一派太平盛世的风光,各种拍马颂圣层出不穷,这些都让司徒旻感觉迷醉,毕竟,谁不喜欢听好话呢?

下面那些官员原本就没多少节CAO可言,拍马屁这种事情,早就做惯了的,如今呢,要拍龙屁了,一个个愈发各展身手,各种破下限,想着法子在司徒旻那里露脸,刷存在感,给自己立上清廉,爱民,勤奋之类的人设,就指望着在司徒旻这个皇帝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之后可以升官发财。

司徒旻之前很少见过这样的阵势,说实话,虽说做了这么多年皇帝了,但是,实际上呢,他见到地方官的机会其实并不是很多,大靖朝也不流行什么请安折子,所有的折子送到司徒旻之前,都是要被过滤好几遍的,内阁那边要过滤分类,然后呢,司礼监这边也得过滤一遍,然后各自贴上标签,双方互相监督,防止对方欺瞒圣上。像是一些没什么实际内容,光是为了颂圣的折子,一般都会被放到最不重要的一边,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来排遣一下心情,但是正常情况下,皇帝还是需要按照折子上头轻重缓急的标签来看,这些每天都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不够勤政的,光是这些都未必能看完,毕竟,还得批复呢,更别说还要花费时间去看那些无关紧要的请安折子了!

司徒旻如今真是要被吹捧得飘飘欲仙了,当然,许多事情他其实也知道,但是呢,有人说自己的好话,总是会比较开心的,至于真假什么的,那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