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乌拉那拉氏(第2/5页)

舒云对此不以为然,这些人过两年就要后悔了,经常下南洋的人,很快就会发现橡胶要比杜仲胶产量更大,也更合适的。许多事情其实要做起来也不算复杂,只要诱之以利就可以了!

胤禛心里头却是有一种蜜汁满足,觉得自个的小福晋实在是太爱自己了,什么都想在前头,根本就没想到,人家就是拿他当做产品展示对外做广告呢!毕竟,以舒云的身份,很多事情没法出面,可是胤禛能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

舒云当初没怎么看过清史,不知道康熙是怎样一个能折腾的人物,但是光是算了一下自己记忆里头康熙出巡的频率,就可以知道以后这样的事情少不了。尤其这个年代又不像是后世,出行有高铁,有飞机,路上嗖的一下就到了,这个时候,可能正儿八经跟那些蒙古人交流感情的时候不会超过半个月,路上就得耗个两个月甚至更多。

可以这样说,康熙很多时候,一年里头,大半年都在外面。

老实说,比起明朝的皇帝来说,清朝的皇帝真的是太幸福了,嘉靖皇帝为了修一座宫殿,不知道跟下面的大臣们勾心斗角了多少次,而清朝这边呢,后世留下的什么园林,行宫,避暑山庄之类的,都是他们陆陆续续修建起来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清朝的财政收入还算是可以,当年一帮子晋商为了走私得到的大笔利润,拼命将不该卖的东西往北边卖,到后来干脆直接做了带路党,结果却没想到,原本大明那边商税约等于没有,就这样,一帮子大臣还天天嚷嚷着不与民争利呢!而到了大清,想要不交税,皇商都不行!不仅如此,朝廷需要钱了,你们就得孝敬!也不知道他们的后人到底有没有后悔祖宗当年的行为。

总之,每年的财税收入,大清可比大明高多了,自然支撑得起这样三五不时修建园子,修建行宫,还不是北巡就是南巡的开销,但是,这也就是现在,再往后十年,国库就要时不时告急了!

舒云稍微一算就能想到,康熙年后期会是个什么场景了!不过呢,舒云对此也是无能为力,难不成康熙还能跟朱元璋一样,任由舒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成!

在一片废墟上头重建,总是比推倒重来要来得容易的,比起上辈子来说,除了多了点经验,对舒云来说,差不多就是困难模式了!

舒云要是不是生成如今这个身份,她都觉得,自个找个地方酝酿一下,直接造反都要来得容易一点。实在是大清建国好几十年了,康熙又是个比较长寿的皇帝,这里头的利益关系那真是盘根错节,稍微触动,说不定就要引发严重的反弹,到时候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呢!

舒云可不擅长做什么裱糊匠,她只会将摊子砸了,另外重建一个!

因为身份的限制,所以裱糊规整的任务也就只能交给胤禛这个未来的劳模皇帝了!

当然,这个时候可没人知道舒云的雄心壮志,毕竟,一个待在皇子所里头,大多数时候无所事事,就是搞点吃吃喝喝,隔几天去永和宫那边陪德妃说说话,偶然玩玩牌,看着跟这个年代标准的贵族夫人没什么区别的皇子福晋,谁相信她其实心里头各种大逆不道的念头呢!

舒云是真没太多的事情可做,在皇子所里,她能做主的事情太少,能用的人也太少,至于什么宫斗宅斗的,更是没什么好说的。宋氏和李氏所得到的宠爱都非常一般,所以,她们也没那个底气跟舒云叫板。何况,她们运气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起码舒云根本懒得为难她们,她们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服的。

后宫里头,留下来的那些妃嫔如今也过得比较轻松,康熙这些年出巡,带着的都是一些位份比较低的妃嫔,高位的基本上不会跟着出去了,没了这个要争夺的男人,那么,女人们也没那个动力折腾了,折腾给谁看呢!

荣妃依旧与宜妃互相看不顺眼,荣妃一开始的时候还觉得自个占了便宜,得了上风,挺高兴的,但是宜妃一直不依不饶,荣妃自然也忍不住了。但是也仅限于口头上争锋,至于其他的,她们倒是想做呢,却也怕别人抓住了把柄,别看惠妃如今为了儿子变得与人为善了,德妃又一向是个看起来好脾气的,但是,真要是面临利益的时候,谁下手都不会含糊。最重要的是,还有个佟妃在边上看着呢,人家虽然资历浅,架不住人家是表妹啊!佟妃没有儿女,更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傍身,在宫里头才有足够的底气。

这也导致了初一十五去寿康宫请安的时候,皇太后出来之前,大家都能够看到一场好戏,什么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简直都是小儿科。

皇太后嘛,如今对宜妃也没以前那么亲热了,毕竟,之前的事情,宜妃也不乐意给自个儿子娶个蒙古福晋,这让皇太后心里头也是不爽的,她怪不了康熙,还怪不了宜妃吗?不过呢,这位老太太什么事情心里头都清楚得很,所以,对宜妃的疏远,其实也就是跟对其他妃嫔一样而已,当然,对于自个一手养大的胤祺,太后甚至是有些愧疚的,她甚至觉得,要不是自个起了这个糊涂心思,康熙也不会干脆给他选了个家世低的福晋,弄得这个乖孙儿在兄弟们中好没面子。

出于这样的矛盾心理,太后呢,就琢磨着回头乖孙儿成婚的时候,多给他贴补一些,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如今嘛,她正处在心情低落期,因此,也懒得应付便宜儿子的小老婆了!所以呢,这些日子的请安都比较敷衍,说个几句话,就表示自个累了,然后直接赶人了!大家也知道皇太后心情不怎么好,哪怕这位平常脾气很好,但是大家也不想挑战她的耐性。

其实,太后心情不好还有一个缘故,太后十几岁的时候就嫁到京城来了,这么多年来,康熙不知道北巡了多少次,却从来都没有松过口,表示要带着太后也回一次草原。太后这么多年来,坚持讲蒙语,非正式场合,都是穿着蒙古袍,连寿康宫中都被她叫人布置得像是蒙古包一样,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太后其实非常想念草原。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当初要不是顺治执意要废后,太后当初那个年纪,应该是在草原上找一个差不多的部族之主嫁了,而不是如同槁木一般,在皇宫里头从守活寡,到后来彻底守寡。

所以,每次康熙巡幸塞外的时候,太后总会有一阵子心情不好,只不过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而已,许多事情,看破不说破嘛!

舒云跟皇太后也不算熟,虽说能看出太后的心思,但是,她又不是什么圣母,看到别人有什么需要,就恨不得立刻去满足人家的要求。康熙表现得对太后那么孝顺,却一直没有满足太后回草原省亲的要求,自然有他的道理。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太后年纪是真的不小了,这年头出个门,可不是后世,要是路上出个什么岔子,那真是不好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