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2页)

还有些人家意识超前,瞅着杰哥儿的岁数,已经在针对性培养自家姑娘。

钱玉嫃生了三个,最小的康哥儿还没人惦记,上面两个全是香饽饽,各家都想抢去。

朝廷在选址建厂制肥料了,同时他们还要商量出一套售卖方法,因着这玩意儿对农业意义重大,朝廷要保证百姓以最优惠的价钱买到,以便让更多人用得起,他们准备考察商人资质,让获得经营许可的商人负责销售,原则上是薄利多销。

突然推出一个东西,说是代替粪肥的,用了能让粮食长得特别好,但是得要农户花钱买去。

一开始大家的态度还是保守,就算这个真不贵,毕竟还是要花钱。

朝廷不能强逼,只得用老办法,找人带头给百姓做示范,等他们看到别人地里实实在在增收了,回去算笔账知道划得来自会竞相效仿。

官老爷自家不用说,得用起来,地方上一些不差钱的也积极响应了,蔬菜肥一下去,才过十天半个月就见成效了,但凡用了肥料的土地边上都有人来围观,果然朝廷不会骗人,有经验的老农一眼就能看出,这东西是比大|粪好用。

谨慎的打算等收成之后再说,也有急性子等不住了心一横拿了钱就跑进城里,学着买了些用在菜地里的肥料回来。

买了肥料,又听人家讲了用法,都记住了才满心火热回家去。

回去跟着一用,好家伙!

地里一棵棵菜真壮实不少,收成的时候用了肥料的跟没用的个头明显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