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建国后不准成精13(第2/3页)

白雪握拳鼓励自己,不信她没这个本事。

毕竟她可有一个伟大的月宫前辈榜样在,想当年连二郎神君也不是拜倒在那位的月华裙下,连龙公主都甘愿舍弃了么。

而目前她所遇到的小小挫折,不过是上天给她白雪设下的考验,必定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白雪凭着这一股莫名来的信心,在秋收的繁忙过程中开始施展小白兔魅力,总是想引起王红军的注意。

有时她的好心办坏事特性发作,让周围不少人为此遭了殃,令大家伙哀怨不已。

可惜白雪尤不自知,上蹿下跳地让村里看了很多笑话,为众人忙碌的劳作添下不少八卦的作料。

然而有些事再一再二不再三,村里人看她折腾的多了,慢慢地也恍然看明白过来。

大家伙心里大悟,这白雪以往瞧着是个白兔子一样白嫩娇软的可爱纯真女孩子,其实人家心里也不是没有小算计的嘛,只不过对方伪装的好,实际上和他们没啥区别,甚至比他们村里其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要来的老练心机,以后不可真等同于孩子来看。

瞧人家这算盘打的,人家王红军都有对象了,六礼走完都要办婚事了,她还非要闷头往里冲,说是心里没点盘算谁信啊。

说是干妹妹关心哥哥,也不是那个关心法,看得人忍不住直起鸡皮疙瘩。

钱母晚上下工回家和闺女念叨这事儿的时候,钱宝幺听了一耳朵笑而不语。

话说剧情中白雪可是凭借那副天真单纯不知世事的小白兔样儿,虏获了三里村村民们所有的关注和疼爱,然而现实却不然,又不是自家孩子,谁能就因为一副惹怜的小模样就去对人家掏心掏肺比对自家人还好呢,基本不可能好不好。

所以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不可一概而论。

即便现实是小说衍生出来的,也挡不住它有自己补全漏洞的能力,所以剧情只是个大致的走向框框,其中具体怎样发展,则全看内里的因果如何牵扯了。

钱宝幺出神的想着,刹那间觉得自己恍惚明白了什么。

从那一晚开始,她有点感觉到自己身上那种不可捉摸的剧情压制力消失了,之前本就微薄的几不可察,耽误不了她什么事,现在一点都没有了,更方便她按照自个儿的心意作为。

至于剧情什么的,她知道但不愿遵循其行事。

她是她,不是小说女配。

那些小说男女主情情爱爱纠纠缠缠之类的,抱歉,她不想奉陪,他们自己玩去吧。

自此后,再见白雪,钱宝幺心中彻底没了往常的波动,坦然待之即可。

钱宝芝悠悠地溜了王红军几圈巩固了一下所有权之后,回来突然发现妹妹不再在她耳边念叨那白雪提醒她注意的事了。

她以为妹妹终于确认了她这个姐姐溜男人的本事,禁不住骄傲地挺了挺腰,拉过人悄悄传了些经验之谈。

钱宝幺明白过对方的意思后好笑万分,不过见她高兴也就没有反驳,表面上一脸拒绝暗地里十分认真地听了堂御夫经,自觉受益匪浅。

别说白雪这一闹腾虽然叫人说闲话,但效果不是没有。

只不过没达到当事人的预期,倒是促使王红军和钱宝芝两人的感情更为甜蜜融洽,不得不说是适得其反,老天有眼。

钱宝幺家和村长家对此乐见其成,村长媳妇在劝过白雪几次无用后也不再多管什么,只想着早日将白雪嫁出去,以免弄出什么后悔莫及的事才好。

除了这一宗子事儿,外加秋老虎十分厉害外,整个秋收下来平平顺顺。

老天给脸,秋收顺利进行,劳累是劳累,收获也不差,更有白雪的一番骚操作带来的好戏看,大家伙扛过一阵也就把地里的庄稼妥妥当当地收回粮仓了。

村里的粮仓是新建的,装着大家一年的收成,等社里上交了公粮后,村民们才能分得剩下的粮食当口粮。

有上头的批示在,大家伙没一个敢闹鬼的,只照着村长的安排,将收获的粮食晒干扬好,然后在某一日天气晴朗适合出行之际,村长带着大家伙把数出来的公粮扛上车拉去镇上。

镇上设有粮站,他们把粮食拉去交上,领了对方签字画押的条子才算完成这一年的农业任务。

为示对领导的尊敬、对组织政策的推崇,他们村上交的粮食是特地挑出最好最优的,让大家伙看得格外舍不得。

那都是村里人辛苦劳作出来的成果血汗,一下就交上去这么多,谁不心疼。

但是没办法,自从土地被收归集体所有,他们算是都在种着公家的地,按照自古以来的观念来看,就是租种地主家的地,不交租子怎么行,不想活了咋地。

可事实是,那些地以前可都是他们自己的呀,种的东西也都是自家的。

三里村从老早时候就没有地主,地都是各家买来种的,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自家的地也不是自家的了,莫名其妙成‘地主’的了,不交租子不能活。

众人神情哀叹难过,被村长看见训斥警告了几句才重新打起精神。

眼瞅着就要到粮站了,要是被里面的人看到他们这样,万一多想刁难人咋办,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反正怎样都是要交粮食的,哭着也是交,笑着也是交。

村民们不是没成算的人,经过村长提醒,进粮站后大家看起来个个高兴不已,像是交公粮是多么光荣高尚一样,令其他村的人忍不住侧目。

碰巧正有镇上的领导过来巡查,见此不禁夸赞几句,使得粮站的人没为难他们就让三里村交上的公粮过了,还给评了个优等,村里多拿一笔换粮钱,虽然不多,但也算意外之喜了。

经此一遭,他们三里村合作社算是在镇领导面前挂了号,以后只要不出错就不会太差。

村长给解释过后,同来的众人这才真正高兴了起来。

待到回到村里,在几百双期盼的眼神下,村长干脆一挥手如他们所愿,马不停蹄地直接开始分粮。

合作社虽说是刚开始建立运作的,但是劳动的时候社员们干了多少都是一一记在案的,况且还有之后上头设计出的工分政策,所以分配粮食时倒也简便,理清楚账目按照工分挨家挨户分粮就是了。

因为是丰收年,叫了公粮后仓里剩的虽然比不上往年总的,但也不少了。

所以等大家拿到分到手的口粮,各自掂量了一番,有笑的合不拢嘴的,有勉勉强强觉得还行的,还有吃了亏不情愿却也没法不敢闹腾的,反应不一。

但总的来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真的到手,乡亲们心头的大石才终于彻底踏实落地。

毕竟合作社什么的是头一遭,集体交公粮分粮也是,不真分到手里谁知道剩下的那些粮食是不是也被上头一句话就收走了,那到时让他们吃啥喝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