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4页)

“五千斤棉花,全部纺成棉线再织布大概能得到三百多匹布,刨除棉花的本金和工人的工钱,改造纺车的花费,一匹布出庄子一千五百文钱,全卖出去纯利大概有二百两银子。”庞永鑫仔细跟她算账,“不比丝绸的利润薄。”

“来年我会多收棉花,争取把布庄做大。”苏绾轻笑,“你的那些丝绸卖出去了?”

“宝裕兴全要了,我正等着姑娘去南境时将银子带过去,付给桑农。”庞永鑫又笑,“庄里还有不少的细麻丝,我打算让工人掺些棉线纺布,如此一来本金就能更低,若是出来的料子不错不愁卖不出去。”

“这个想法不错,回头跟管事的说一声,料子出来了送我瞧瞧。”苏绾眼里布满了赞许,“你只管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错了也无妨,只有试错才能找到对的法子。”

穷苦百姓是穿不起丝绸和棉布的,大多都是麻布。

希望他能调整出更好穿,价格也低廉的布料,百姓的市场可比富人大。

“姑娘放心,做好了我也有的赚。”庞永鑫笑得几乎看不见眼。

自己选择跟她合作,选对了。

苏绾入内看了看新改造的纺车,和纺出来的细棉线,深深佩服。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她把剩下的棉花带回来,本意是打算做实验,没想到工人就把剩下的活都给她做好了。

“下月起给工人加工钱。”苏绾侧头看着庞永鑫,唇角含笑,“布料的种类最好也多出几种,比如穿来做工的,穿着上街的,分细一点价格也可以根据用途来定。”

“行,我回头就琢磨。”庞永鑫激动不已。

当初卖布庄,他做好倾家荡产的准备,未曾想不过数月,日子便满是盼头。

苏绾笑笑,看过织出来的棉布又去看染坊,心中又有了新的计划。

百姓用的布料几乎都是全部染色,不像丝绸那么多的花色,等布料分类弄完可以考虑将丝绸的花色用到棉布上。

转完一圈出去,苏绾看了眼布庄门前堆积的垃圾,暗暗皱眉。

到了夏天,这些垃圾会生出很多有害的虫子,得尽早处理。

不止汴京,各处的府州县和镇子也应该有人专门清理,避免因卫生问题发生的疫病。

自己还得去见见陆常林这个大管家。

“姑娘慢走,布庄这边有事,我会立即去兰馨坊找你。”庞永鑫含笑拱手,“路上小心。”

苏绾回礼,唇角弯了弯踩着凳子上车离去。

转过天,苏绾带着秋霜等人早早去兰馨坊开门。

秋梅昨天看了一天的账本,已经大致知道如何计算成本和利润,再带几天管账和银子的事就能交给她。

秋雨还得再带一段时间,糕点铺有秦小宝,布庄有庞永鑫,她只需要把两个地方的需求报上来就行。

“东家,外边又在传你的消息。”小二一进门就往楼上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说姑娘要嫁入谢丞相府了,还说柳丞相的千金是未来皇后。”

苏绾抬眸看他,“还有呢?”

谢丞相不像是会乱放消息的人,她还没去见他呢。

难道是顾孟平?

“还有……”小二喘匀了呼吸,双眼睁大,“有人说前几日天有异象,圣上会有灾厄。”

苏绾挑眉,“去忙吧,风言风语听听便好了。”

赵珩的速度还真快。

流言一旦发酵很快就会传到朝臣耳中,那些试图将女儿送进宫里的朝臣,又有了新的借口——让自己的女儿替赵珩挡灾。

受徐太师等人牵连,赵珩撤换下去的朝臣有几十人,中书省换了一半。此次科举舞弊,翰林院和礼部估计也要撤换一大批人。

饶是如此,仍有处处给他使绊子,急着逼他封后纳妃的朝臣。

靖安百姓能否安全过冬他们并不在意。

“我下去打扫了。”小二缩起脖子下楼。

苏绾摇摇头,给秋梅布置好作业,招呼秋霜过来吩咐道:“你去户部尚书陆大人府上送个口信,就说我在珠玉楼等他。”

“保证送到。”秋霜开心往外跑。

苏绾好笑摇头,拿了张铺开写下垃圾清理需要的人手,工钱,以及垃圾集中起来后如何处理的内容。

时间差不多,她带上写好的垃圾处理办法,招呼秋雨去珠玉楼。

进店要了一壶茶坐下,苏绾单手撑着下巴听说书的讲南诏的蝗灾。

“那蝗虫有一掌大,遮天蔽日,飞过的地方连草根都不剩。”说书的敲了敲手中的扇子,“但有一个地方竟是未有受灾。”

苏绾扬眉。蝗虫过境的场景,她在现世看视频都吓呆,怎么可能有不受灾的地方。

“那么大的蝗虫飞过,怎么可能不受灾?”

“难道有仙人施法,不让蝗虫飞过去?”

“肯定是神仙。”

“非也。”说书的轻轻一笑,“这地方不受灾可不是因为神仙庇护,而是当地的地主是个恶霸,他打开春就命人捕虫,抓不到幼虫就打板子,增租。”

“他是没让蝗虫飞起来就弄死了,因此没有遭灾?”苏绾拿出一块碎银丢过去,“继续说。”

这个思路跟自己想的差不多,预防为主,在蝗虫没有成虫起飞前弄死。

靖安城三面环山,县城以外却是大片平原,蝗虫成灾后的飞行速度超快,最多五天就能过汴京南下,经禹州入南境。

北梁的粮仓遭灾,别说百姓,举国上下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谢姑娘赏银。”说书的抬头看他,笑道,“确实如姑娘所言,他是在蝗虫未有成灾前先清理大批幼虫,发现有成虫多的地方,所有人都去抓捕,打到的成虫收回来一斤一文钱。”

“咱北梁不会闹蝗灾吧?”

“应该不会。”

苏绾坐直起来,余光瞧见陆常林来了,面上浮起笑意主动打招呼,“这边。”

“怎么坐一楼。”陆常林摘了帽子坐到他对面,“苏姑娘有何指教?”

“上楼说。”苏绾留下茶资起身上楼。

陆常林麻利跟上。

到四楼要了包厢坐下,苏绾将写好的圾治理办法递过去,语气严肃,“让他下令,各府州县都这般做,户部拨付部分银子,余下由各地官府添足,防止垃圾堆积引发疫病。”

陆常林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苦笑看她,“老师为何不当管家?”

在禹州任职时,附近的镇子出过疫病,百姓一药难求,不少人都没挺过去。

万幸不会传人。

如今看来,会爆发疫病是有原因的,并非天灾。

汴京有两条运河穿城而过,入夏后都时有恶臭蔓延,其他的地方更臭。当年在禹州,他到了夏日都不愿出门,不止热还臭。

“麻烦。这事现在就可以做,蝗灾防治开春后我会去一趟靖安,你届时可随我去。”苏绾唇边弯起一抹笑,“你先把垃圾清理这事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