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番外一二则(第3/3页)

普通百姓家出嫁有正红嫁衣,日常也有大红衣裙,然而她是侧妃的时候,竟连一件正红的衣裙都没有。当时她心里就存了一段心事,这事没完。

做为新帝的贵妃,皇太后娘家侄女,彤语在宫里的生活还算不错。不过当皇太后的亲侄女也要进宫的时候,彤语的处境就有些个微妙。

然而这世间诸事从来都不是一番风顺,活着就是一种历练,全力以赴就是了。

好在彤语最大的优势是她是元春照着绯歌的性子教养的,而旁人是比着她外露的性子制造仿品的。

精仿和高仿,以及先入为主的概念总是不一样的。

(ˉ▽ ̄~) ~~

也不是没人拿着重金厚礼去请元春出山再教养一位贵妃出来,然而当那些人准备去找元春的时候,发现元春早就不在直隶那边的庵堂了。

早年贾家为了元春省亲斥巨资建了座不能住人的豆腐渣工程。这个工程里旁人捞了多少工程款无法一一计算,但迎春三姐妹却每人都给自己捞出了副嫁妆。

当时是没人为她们打算,她们只有自己为自己打算挣前程。如今她们三人都过得极好,又见元春虽然住在庵堂东侧,但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姐妹们合计了一回便决定各自掏笔银钱重新为元春建一处省亲别院给元春养老玩乐。

探春是姐妹几个里的富婆,她又是老跟银钱货物打交道的人,算出建园子需要多少花销后,她便承包了所有建园子所需的材料。

迎春早年用陪嫁银子买了块地方,位置就是小汤山附近,也是个带温泉的庄子,于是她将那块地拿了出来,自己副了契税的去衙门做了更名。

惜春一见这二人这般分工,便知道是两个姐姐疼她,于是也没跟姐姐们客气,管了工匠和屋子的帐幔等物。

洽好绯歌这一年回中原听说了此事,眼珠子转了转,包了园子里的所有家俱和开府需要的所有官窑瓷器。

往常姐妹们说话自然也会叫上独居的黛玉,黛玉见姐妹都在为元春的别院出力歪头想了想,包下了别院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我记得早年和瑜哥儿进京时,住的便是大姐姐进宫前的闺房……”

黛玉没成亲,也没小孩需要照顾,日常姐妹们闲了便大家凑到一起聚聚。姐妹们不得闲,她就自己一个人打发时间。

温泉庄子最大的好处就是一年四季都能让黛玉有花草打发时间。

种花,种各种她能得到种子的花。侍候盆景,按绯歌的戏言做异形栽植或是再种些桃杏梅李,总能打发掉一天所有的无聊。

也不知道是黛玉在这方面有慧根还是某些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身世,总之黛玉种花种树的成活率非常高。

将这些于她来说并不算难,也不需要多少银子花费的东西送与元春,正好不轻不重算是还了旧日那点人情。

如此看来绯歌送的,就有些个轻了。毕竟她受元春照顾颇多不说,元春进宫后,好多私房没带走的,没给旁人都给了绯歌。

于是绯歌明面上是出了这些东西,实际上暗地里还又另出一份产业给元春。

.

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有钱就有人,有人就好办事。

资金,材料一到位,众人便按着惜春早年画的那幅姐妹同游大观园的图以及又参考了一回山子野早年遗作绘出的图纸开工了。

分工合作,大家各管个人分下来的活计,不过了了数月,一座仿着旧日那间省亲别院的新别院就盖好了。

挑了吉日,姐妹一起请了元春过来验收庆贺。

元春心中不禁感慨,姐妹们待她情深意厚。对姐妹们轻财重义的举协更是心中升起几分愧疚。

早年她何尝将这些姐妹放在心上过呢。如今竟被如此善待,着实惭愧。

可见与人为善,苍天总会另有福报。

和元春的想法不一样的是记忆早就渐渐模糊混淆不清的绯歌,看着这座似曾相识的省亲园子,她总觉得自己曾经一定来过这里。

是那本书记忆太深刻了,还是古来建筑多相似?

人有的时候总会觉得现实中的某一个场景极为熟悉,仿佛曾经在梦里经历过。

说出来时,有人也有这种经历,有人却觉得你在无病呻/吟。

然而此时,跟着姐妹走在这座单纯为了元春而建造的省亲别院,绯歌这种感觉却越发的清晰。

这一幕,难道又是梦里曾经出现过的?

还是这里才是一个真实的,让她忘记是梦的梦……

抬头看向前面早就韶华不在,却笑得幸福爽朗的姐妹们。再回身看一眼不远处负手而立的某人。

绯歌想,就算是梦,也是一场旖旎多情的梦。

这般美梦,谁又愿意醒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