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第5/5页)

紫竹想起刘员外被挖掉的两颗眼珠子就脸色一白,怕膈应到叶卿,她只道:“这府上的人拐卖人口,全都被关进大牢了。”

既然关进大牢了,自然有官府的人去管,叶卿也就没再过问。

她肚子真有点饿,房门就被敲响了。

紫竹前去开门,进来的是个裹着头巾的中年妇人,妇人用托盘端了两碗粥和一碟咸菜。

“韩大人早晨吩咐我给夫人送过来的。”那妇人应该是扬州本地人,带点扬州口音。

她一说是韩大人吩咐的,叶卿就放心了许多。

她亲自向这妇人道了谢,昨天萧珏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叶卿并不知晓。现在外边什么情况,她也不清楚,便有意向这妇人打听:“您原先是在这府上当差的?”

妇人连连摆手,她不知叶卿的身份,但见叶卿和善可人,不免话多了几句:“我是一大早从庐陵那边赶过来的,我男人是衙门里当差的,自从水患以来,他就跟着韩大人四处跑,脚上水泡都烂了好几遭。衙门里人手不够,我就跟着过来帮忙,粗活累活什么的我做不了,但是煮个粥什么的还是在行的。”

这扬州城,也不像昨日那个姑娘说的那般,全是贪官坏人。

叶卿捧着粥碗,心中有些感慨。

想起这妇人说的人手不够,她便自告奋勇道:“大娘,你们那边还缺人吗,我过去帮忙。”

妇人早晨看到过韩刺史对萧珏毕恭毕敬的样子,她猜测萧珏应该是个朝廷的大官。在她看来,叶卿是大官的夫人,她自然不敢让叶卿去跟着忙活,便道:“夫人是金贵的人,到这穷乡僻壤来已是屈尊,您能跟随大人一道过来看看,咱们心中便是感激着的。”

这妇人这般说,叶卿也不好强求,见她拘谨,便先让她下去了。

吃完粥,叶卿才带着紫竹准备上外边看看,她不敢走远,但见刘府周围都有护卫,便知道这里是安全的。

走到前院的时候,才发现外边人声鼎沸,大门敞开着,排队领粥的难民熙熙攘攘排成了一条长龙。

院子里用几张方桌拼成了长案,桌上放着好几个粥桶,粥桶旁边还放了几筐馒头。

每个难民领一碗粥,再拿一个馒头。

不断有官兵拎着粥桶从厨房出来,又把桌上的空粥桶拿进去。

想来是这一片地方都被大水毁得严重,搭建粥棚又比较费时费力,官府干脆把刘府给改成官府的施粥地点了。

叶卿见帮忙施粥的一个妇人手因为长时间舀粥,手酸得都在发抖了,给一个难民舀粥的时候还弄洒了,烫到了难民手上。后面的难民还排着长队,但是这边又没个人能接替这妇人一下。

因为之前跟那个送粥的妇人聊过几句,叶卿便猜测这个妇人应该也是同丈夫一道过来帮忙的。

她看得有些心酸,这样的大灾,受苦的是那些难民,但这些官府的人也同样辛劳。

贪官可恶,但并不是每个当官都那般可憎。

叶卿走过去,笑着对那个妇人道:“大娘你歇歇,我帮你盛一会儿。”

妇人胳膊酸得都抬不起来了,有人帮她他自是十分感激,但见叶卿衣着体面,气度不凡,又有些惶恐:“这……这怎好劳烦夫人。”

“无事的,我就代你一会儿。”叶卿接过了妇人手中的木勺。

紫竹吓得快哭了,她道:“夫人,我来吧。”

这句身体再不争气,盛个粥还是能行的,叶卿对紫竹道:“你帮我拿碗,一会儿我手酸了,你再换我。”

紫竹见叶卿坚持,只得作罢。一边递碗给叶卿盛粥,一边从竹筐里拿馒头递给难民。

那些从厨房送粥过来的官兵也不知叶卿的身份,跟人一打听,但谁都不清楚。不知怎么就传出了朝廷派了钦差过来,叶卿是随行的钦差夫人的说法。

后面排着长队等着领粥的难民,见有人领了粥还拿了馒头,不免惊异:“今天刘府还发了馒头?”

旁边有难民纠正他:“什么刘府,这是官府的人在施粥。”

“哎,我前些天还听说是刘大善人府上在施粥。”

“听错了吧,我瞧着那些施粥的都是衙门的人呢!”

原先被刘府收买起哄的难民,赶紧嚷嚷道:“原先是刘大善人施粥,官府今个儿抄了刘大善人的家,这些狗官就是看不得我们好……”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后面的难民挤了出去。

“听说朝廷派了钦差大人过来!钦差夫人还亲自在这边施粥!”

“钦差夫人都亲自过来了?我挤前边看看!”

“我刚才领粥看到了!当真是钦差夫人在施粥!”

难民们一窝蜂似的往前边挤,嚷嚷着想看看钦差夫人,被刘府收买的难民嗓子都喊哑了,他弱小的声音依然淹没在无数人的嗓门里,压根没人理会他在说什么。

萧珏查看了河道回来,听说叶卿在前院施粥,还微微一愣。

正门那边人山人海,连只苍蝇都飞不过去,萧珏从侧门绕到了前院。

他靠墙跟站着,面上有些懒洋洋的,一双狭长的眸子锁住那边给难民施粥的叶卿。不知是不是今天的太阳有些晃眼,他突然觉得叶卿脸上的笑容明媚得让他有些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