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我也算是风情万种,实非良人。(第2/2页)

宋袆回到丞相府,王敦又在用玉如意敲击着一个新水晶唾壶,唱着《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宋袆见王敦心情不好,便劝道:“丞相,在京城士族皆信服王导,王导虽只是个尚书令,却一呼百应。但是在京城之外,却是丞相的天下,丞相是驰骋沙场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千军万马皆听命于丞相,何必在京城和王导争一时长短?我怀念过去和丞相在武昌的时光,逍遥快活不受气。”

见王敦有动容之色,宋袆又道:“丞相崇拜曹操,曹操是靠像王导这样在京城弄权得的天下吗?不是,曹操靠的是一次次的战功,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平定北方,驯服匈奴,把匈奴分成五部,从此对大汉再无威胁。蜀国东吴皆被打得无还手之力,丞相要学曹操,如今西蜀有李氏宣布独立,北方有两个赵国,丞相只要解决大晋的外患,踏平西蜀,平定北方,收复中原,以战养兵,牢牢控制住兵权,到时候凭借一统南北的大功,何愁天下不归附丞相?”

宋袆说的话正是王敦心中所想,王敦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想篡位不假,但是更想一统南北,建立千秋功业,如今大晋的地盘类似三国时期的东吴,螺蛳壳里做道场,王敦着实有些瞧不上。

何况如今建业城的局面,王导和皇帝联手,士族皆归心王导,提防着王敦篡位,此时时机不成熟——曹操当年是文武百官和士族都归心与他啊。

王敦把自己和曹操一通比较,是的,他欠缺的是拿得出手的战功,只有把周围的邻居打服气,扩充大晋的地盘,才能够凭实力天下归心。

王敦拿定主意,开始拿起玉如意敲击唾壶,唱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宋袆吹笛伴奏,“……月明

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的志向是山和海,是远方,建康小城,并非我栖身之所,待我得胜归来,看你们服也不服!

于是,王敦带兵勤王,把朝廷一通大清洗之后,又带兵回到了大本营武昌,秣马厉兵,当然,为了遥控建康朝廷,王敦把儿子王应留在了建康,以防王导和太宁帝做小动作。

宋袆出马,胜过千军万马,清河等人都没有料到宋袆起了如此大的作用,真是意外收获!

得知宋袆跟着王敦去了武昌,太宁帝怅然若失。王悦说道:“皇上,王敦的主力撤出建康城,是时候召郗鉴进城了。只有郗鉴的兵力能够和王敦抗衡。”

王悦晓得政治斗争最终还是靠谁的枪/杆子硬,是时候启用郗鉴这个流民帅了。

太宁帝遂下旨,封郗鉴为江西刺史(那时候的江西不是现在的江西省,而是扬州附近的几个郡县,大家可以理解为淮扬一带)。

郗鉴早就收过钱了——太宁帝他爹积攒多年的私房钱全给了郗鉴,没有用在老子身上,全用在儿子身上了。

郗鉴是个讲信用的人,拿钱办事,这些钱足够养活他的十万流民军队,就接受了太宁帝的雇佣,去江西赴任。

此事被留守在建康城的王应紧急快马传书给父亲王敦知晓,王敦立刻派出水军,在长江上围攻郗鉴,将郗鉴俘获。

消息传到建康城,王应得意洋洋,在太宁帝面前耀武扬威,“皇上,郗鉴已经是丞相的座上宾客,恐怕无暇去当江西都督了。”

太宁帝佯作颓废,摇头叹息不已。

王悦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周抚发出消息:要郗鉴按照计划行事,把戏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