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北伐闹剧(第2/2页)

太兴帝不顾王导的沉默,在朝中发布早就准备的檄文,并发布到各个州,郡县,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北伐。

太兴帝召集勤王军的同时,命大臣淳于伯负责准备粮草。

淳于伯没办法,找宰相王导要钱要粮食。

王导一摊手,“国库是空的,等着夏粮秋粮入库。不是我不支持北伐,实在没钱。”

太兴帝有一半赌对了:朝廷真有激进的官员支持北伐,他们跟着穿着盔甲的太兴帝去北伐亲征,却发现长江边上一艘粮草船或者运兵船都没有,连中原都去不了,怎么打?

太兴帝只是作秀而已,根本没有北伐亲征的打算,只是想笼络一批忠于皇帝,敢和王导唱反调的臣子罢了。

如今,太兴帝的目的已经达到,指着淳于伯大骂道:“要你准备粮草船只,你什么都没做,耽误战机,毁了北伐,来人,将淳于伯斩首示众!”

淳于伯就这么莫名其妙人头落地,血洒长江。

淳于伯为了这次流产的北伐背黑锅,太兴帝有理由回台城了。

这次北伐集结就这样散了。

次日,大朝会。太兴帝的心腹大臣刘隗启奏,说道:“陛下,淳于伯冤枉啊,一切都是建安县公周访的错,是他没有配合淳于伯筹集粮草。”

真是人在家中,锅从天上来啊。

周访最近刚刚给儿子说了门极好的婚事,受到荀灌的影响,本来在朝中保持中立,两边不靠的周访对太兴帝异想天开的亲征北伐也觉得是儿戏,所以没有理会太兴帝的讨伐檄文。

周访刚要站出来自辩,丞相王导先站出来了,说道:“陛下,都是臣的错,臣是一国宰相,一船粮草都没有筹备到,是臣的过失。臣自请辞去宰相之职。”

太兴帝那敢同意王导辞职啊!王导现在走了,这个江南小朝廷就要散了。

太兴帝只是想为了自己的北伐闹剧找个台阶下,说道:”不是丞相的错,是朕的错。朕太心急收复中原,没有考虑江南的现实情况,朕有错,朕这就下罪己诏。”

于是乎,这场北伐闹剧以太兴帝的罪己诏收场。太兴帝通过这次折腾,的确收获了两个敢和王导对抗的大臣:刘隗和刁协。

八月十五,太子终于解除了禁足令,被放出东宫了。

刚一出来,王悦就请太子喝茶。

太子冷笑:“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吧,这就是你的报复。报复我让你母亲背负悍妇的名声”

王悦说道:“这段时间的北伐闹剧,想必太子在东宫已经知晓。皇上一直都是这种推卸责任,眼中只有自己,不顾他人死活的昏君。我父亲如何敢把江山交给他?但是太子不一样,太子良善,孝顺母亲,我相信太子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