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超越人格——三位一体教义初阶(第4/15页)

当然,这不是一个很贴切的例子,但是,从中你可以对我所认为的事实略窥一斑。上帝不在这个宇宙的时间长河之中,被它挟裹着前进,正如作者不被他自己小说中想象的时间挟裹着前进一样。上帝有无限的注意力分给我们每个人,他不必集体解决我们的问题,你可以单独和他在一起,仿佛你是他唯一的造物。基督的死也是为你个人而死,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

我这个例子的缺陷在于,小说的作者是通过进入一个时间系列(即现实的时间系列),跳出另一个时间系列(即小说的时间系列)。但是我相信,上帝不生活在任何时间系列中,他的生命与我们的不同,不是一刻接一刻地逐渐流逝。对于他,可以说,现在仍然是1920年,也已经是1960年,因为他的生命就是他自己。

你若把时间想象成一条直线,我们要沿着这条直线走下去,你就必须把上帝想象成这条直线所在的那一整页纸。我们一点一点地经过这条直线,在到达B之前必须离开A,在到达C之前必须离开B。上帝则从上方、外面或四周包围着这整条直线,看得见它的全部。

这个观点值得我们努力去理解,因为它解决了基督教信仰中一些明显的难题。我在做基督徒之前反对基督教的一个理由是:基督徒说永恒的上帝无处不在,他让整个宇宙运行,还曾降世为人。我问:他是婴儿时,或睡着时,整个宇宙如何运行?他怎么可能既是无所不知的上帝,同时又是一个人,问门徒:“谁摸我的衣裳?”你注意到,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表示时间的那些词:“他是婴儿时”,“他怎么可能同时”。换句话说,我认为,身为上帝的基督,他的生命是在时间之中,在巴勒斯坦道成肉身的耶稣,他的生命只是那段时间中的一部分,就像我在军队服役的那段时间是我整个生命中的一部分一样。大多数人可能都倾向于这样认为。我们把上帝想象成生活在时间长河之中:有一段时期,降世为人的生命对他来说仍属未来;过了一段时期,这个生命就成为现在;又过了一段时期,这个生命就成为过去。这种看法可能与实际完全不符,你不能把基督在巴勒斯坦的尘世的生命与他作为上帝超越一切时空的生命放进任何时间的关系之中。基督的人性、他经历的人的软弱、他的睡眠、对有些情况的不知晓都包括在他整个神性的生命之中,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有关上帝的永恒的真理。上帝尘世的生命在我们看来是这个世界历史的一个特定时期(从公元一年一直到他被钉十字架),因而我们以为它也是上帝自身存在的历史中的一个时期。但是上帝没有历史,他完全绝对地真实,所以没有历史。因为拥有历史意味着丧失部分的真实(因为真实已经溜进了过去)和尚未拥有另外一部分真实(因为这部分真实仍在未来),拥有历史实际上只是拥有短暂的现在,你还没来得及说它,它就已经过去。上帝禁止我们这样看待他,我们或许也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总是以那种比例来分配。

我们若认为上帝处于时间之中,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难题。凡信仰上帝的人都相信,他知道你我明天要做什么,可是他若知道我明天要做什么,我又怎么可以有做其他事的自由?这个难题再次是由于我们把上帝看成和我们一样,沿着时间的直线前进,唯一的区别是他能够预见未来,而我们不能。果真如此,上帝若真能预见我们的行动,我们就很难理解自己怎么可以有不做这些事的自由。但是,如果上帝是在时间直线之外、之上,我们所谓的“明天”就和“今天”一样,对于他是同样可见的,所有的日子对他而言都是“现在”。他不是“记得”你昨天做了什么,他只是看你在做这些事,因为你虽然失去了昨天,他却没有。他不是“预见”你明天做什么,他只是看你在做这些事,因为明天对于你虽然尚未到来,对他而言却已经存在那里。你从来不会认为因为上帝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此刻的行动就有什么不自由。上帝知道你明天的行动是出于同样的道理,因为他已经在明天之中,他只是在观看你。从某种意义来说,直到你做出了一项行动,上帝才会知道,但是你做出的那一刻对于他就已经是“现在”。

这种观点对我帮助很大,倘若对你没有帮助,就不要理会。伟大智慧的基督徒一直持这种观点,它与基督教没有任何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基督教的观点”,但是圣经和信经都没有提到它。不接受这种观点,或者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你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基督徒。

好的感染

在本节的开始,我想请你在头脑中想象一幅清晰的画面:桌上有两本书,一本放在另一本的上面。显然,下面那本书支撑着上面那本,托着它,因为有下面那本书,上面那本才没有碰着桌子,离桌面两英寸。我们把下面那本书称为A,上面那本称为B。A的位置决定了B的位置,明白吗?假设(当然,这种假设不可能发生,我们只是拿它做例子而已)这两本书永远处于那种位置,B的位置就永远是A的位置的结果,同样,在B处于那一位置之前A的位置也不可能存在。换句话说,结果不来自原因之后。当然,结果往往来自原因之后,你先吃黄瓜后消化,但是,不是所有的原因和结果都按照这种次序。你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认为这点重要。

在前几页我说过,上帝包含三个位格,但仍然是一个存在,正如一个立方体包含六个正方形,但仍然是一个物体一样。但是,一旦我开始试图解释这三个位格之间的关系,我就必须用一些词,这些词会给你一种感觉,仿佛其中一个位格在其他两个之前存在。第一个位格叫父,第二个位格叫子,我们说第一个位格生第二个位格,我们称之为生而不是造,他生下的与他自己同属一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能用“父”这个词。但不幸的是,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他是先存的,就像人类的父亲先于儿子存在一样。但圣父与圣子的情况与人类不同,在此不存在先后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明白一事物不在另一事物之前存在,却可以是它的源头、原因或起源,这点很重要。因为父存在,子才存在,但是在父生子之前,不存在时间。

也许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理解是最好的。刚才我请你想象两本书,大多数人可能都想象了。也就是说,你作出了一个想象的行动,脑海中便出现一幅画面。很显然,想象的行动是原因,脑海中的画面是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先想象,后有了画面,在你想象的那一刻,画面便形成了。意志让画面一直呈现在你的面前,但是,意志的那个行动和画面完全在同一时刻开始、同一时刻结束。假如有一个存在,他始终存在,始终在想象一个东西,他的行动就会在脑海中始终产生一幅画面,但这幅画面和那个行动同样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