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天吾 可怜的吉利亚克人(第5/5页)

天吾用水把葡萄酒杯冲洗干净,在洗手间里刷了牙,关掉厨房的灯,躺在沙发上把毛毯盖在身上,打算睡觉。在耳朵深处,巨大的海涛声响个不停。尽管如此,不久他的意识还是逐渐模糊,被拖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来已经是上午八点半。床上没了深绘里的身影。他借给她的睡衣窝成一团,扔进了洗手间的洗衣机。手腕和脚踝处还照样卷着。厨房的桌子上有一张留言,用圆珠笔在便笺纸上写着:“吉利亚克人现在怎么样了。我回家了。”字很小,写得张牙舞爪,看上去总有些不自然。感觉像是从上空观看用捡来的贝壳在沙滩上排出来的字。他把那张纸叠好,收在了抽屉里。如果让女朋友十一点来时看见,肯定会闹一番。

天吾把床整理干净,将契诃夫的精心之作放回书架。然后泡咖啡,烤面包片。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感觉有某种沉重的东西在胸中赖着不走。弄明白那是什么费了不少时间。那是深绘里平静的睡容。

难道,我是对这女孩产生恋情了?不对,不会有这种事。天吾对自己说。只是她身上的某种东西,偶然物理性地震撼了我的心。可是,我为什么会对她穿过的睡衣如此介意?为什么会(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拿起来闻上面的气味?

疑窦丛生。“小说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说这话的,好像就是契诃夫。精辟的名言。但契诃夫不单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作品,面对自己的人生时,也始终是同样的态度。其间只有问题的提出,却没有问题的解决。他知道自己患上了不治的肺病(他自己就是医生,不可能不明白),却努力无视这个事实,对自己正走向死亡一事,直到临终时都不相信。他咯血不止,年纪轻轻便丧了命。

天吾摇摇头,从桌边站起来。今天是女朋友来访的日子,接下去得洗衣服大扫除。思考放在那以后再说。


  1. [19] 有认知障碍,但在某方面却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情况。​
  2. [20] 萨哈林岛,中国多译为“库页岛”。下文的“吉利亚克人”多译为“尼夫赫人”。​
  3. [21] 历史上居住在北海道和萨哈林岛等地的原住民。​
  4. [22] 同“倭人”,古代中国对日本人的称谓。​
  5. [23] Gennady Ivanovich Nevelskoy(1813-1876),俄国航海家、探险家、海军军人。​
  6. [24] 萨哈林北部城市,1890年契诃夫曾在此逗留3个月,当时此地为萨哈林的行政中心。​
  7. [25] 当时萨哈林岛上最大的村落之一,契诃夫曾去做过调查。​
  8. [26] Fyodorovich Kruzenshtern (1770-1846),俄国探险家,海军舰队司令,完成了俄国首次环球航海。​
  9. [27] L.I.Schlenk(1826-1894),俄国人种学家、动物地理学家,曾于1854年起在萨哈林岛考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