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项狄传》序[1]: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位这样的叔叔(第2/4页)

不管是属于英国国教会还是属于逊尼派,牧师的故事自然会体现明确的、来自圣典的道德标准。因此,牧师讲故事总是带有目的,那种目的是我们的道德家和有社会责任心的评论家们想在文学中寻找的。我们听努鲁拉伊玛目大人的星期五布道,是因为他有目标、有道德经验要传授,而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则在其次,如他的技巧、他的眼泪、他打动或吓唬我们的能力、他的声音,以及他叙述的本事,等等。因此,斯特恩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新颖和创意:尽管身为牧师,他还是发明了一种可以称为“没有目的的故事”之形式。他的写作不朝向某个特定目的,即授人以经验教训,而仅仅是为了讲故事本身的快乐。更有甚者,他使用这种现代人酷爱的写作方式竟然是有意而为的。没有目的不是失败,因为这其中已经包含了目的,它本身就是目的。这就是他与那些只会胡扯的空谈者的差别,尽管在他的声音和举动中,也有不少东西会让人联想到空洞的闲聊。

毫无疑问,斯特恩激起了愤怒和嫉恨。他所生活的社会看不惯牧师们不但写毫无目的的小说,而且还将其送往伦敦出版,供大家广泛阅读。那些不能欣赏他嬉戏玩笑式机智的人攻击他;无数气愤、心怀妒忌的爱管闲事者攻击他;他受到了多方指责:写淫秽作品;对于一个牧师来说,小说内容过于琐碎;小说没有意义;嘲弄宗教;语法运用蹩脚;句子破碎不整;编造意义不明的字眼等。

这些攻击从未停息。同时,斯特恩还要应付家庭问题和自己日益恶化的身体状况(上了年纪的他染上了肺结核)。但他的头脑仍像往常一样敏锐,总喜爱嘲弄各种事物。作品第一次获得成功后,他又加写了几卷,并开始与女性读者建立起“感情联系”。斯特恩的书开始热销,他喜不自胜急忙赶赴伦敦,惟恐别人不知道。在一个与土耳其相似的国家里,斯特恩的做法真是古怪透顶,想想这里的宗教保守分子、传统主义者、不苟言笑的民族主义者,以及沉闷无趣的雅各宾派吧。斯特恩大概很乐于让人知道,某些聪明的读者懂得欣赏《项狄传》,同时,有些作家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那好吧,但是,《项狄传》的主题是什么?

我可以明确地说,如果你已经觉得不耐烦了,并开始问自己,眼前这个介绍何时能结束,那么你将永远不会有耐心读完小说本身。但在你的坚决请求下,我现在给第一卷各章节作个分析:

1.叙述者站在介于作者和特里斯特拉姆本人之间的某处娓娓而谈,为我们描述了他出生时的恶劣环境。 

2.作者谈论的侏儒——那个小个子男人,所指的,其实是那枚使他变成了受孕胚胎的精子复制品。

3.我们发现,下一章发生的故事是由托比叔叔告诉作者的。

4.作者说,我对故事开始的方式很满意。接着,他又跟我们谈到了他母亲怀上他的那个夜晚发生的事。

5.作者告知我们,他出生于1718年11月5日。

6.作者警告读者,如果我一路玩闹,还不时穿上小丑的外套,甚至脚趾都套上铃铛,请不要闪躲和离开我。

7.教区牧师和他妻子在寻找接生婆时遇到的困难。

8.对我们谈到他的癖好时,他说,这全是我的一时所好,我有时拉小提琴,有时绘画。此外,他还提到了一处庆典活动。

9.解释这次庆典活动。

10.回到接生婆的故事。

11.介绍约里克先生,他的名字取自一个逗乐小丑,据说莎士比亚查看过那个人的头骨。

12.约里克的笑话以及他不幸的下场。

13.再一次回到接生婆的故事。

14.在这里,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故事不走向结局而总是转向旁路岔道上去:一个关于跑题的跑题。

15.作者母亲的结婚证及其故事。

16.他父亲从伦敦返回。

17.他父亲刚回家时的愿望。

18.小地方为小孩出生作的准备以及各种考虑。

19.他父亲对特里斯特拉姆这个名字的厌恨,以及他的各种哲学困惑。

20.作者指责不专心的读者。这事儿写这篇介绍文章的作者本人间或也做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位专心的作者。

21.我们在临近孩子出生的那天了,这一章的跑题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22.作者在琢磨着他的叙事模式:如果有必要仅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我的创作倾向就是跑题,当然故事也会向前发展,两者同时进行。

23.我喜欢这一章以胡言乱语开场,而不愿意限制我的想像。关于消遣。

24.关于开心果托比叔叔。

25.托比叔叔的腹股沟在战争中受伤,他为此自吹自擂。小说第一卷至此结束。在发生所有这些事情后,如果读者仍不能猜出任何主旨来,那么我就要对此负主要责任。因为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如果我认为,对小说下一页发生的事情,你能猜出哪怕一点点端倪,我都会把这页纸从我的书里撕掉。

那么主题是什么呢?

主题就是永远不可能抵达故事的主旨、中心、实质。因此这些杂乱无序、拖沓不严谨的叙述才会存在,因此任何消遣、任何新想法、任何跑题借口才会受人青睐。让我们来回想一下,作者曾是多么执着,避免读者猜出书中下一页的内容。斯特恩迷恋意义微小的琐事,迷恋跑题的逻辑;同样,对于抱怨小说开头和结尾没有意义、中间部分意义晦涩、整本书太费脑筋而且充斥着不相干内容的那些人,他非常乐意与之打交道,小说要这样写是因为,小说主旨就在于此。毫无疑问,在主题和形式上,《项狄传》都确切地再现了真实生活。

你在说什么,人生就像这个样子?

尤其是当有人愤怒地这样追问时,这个问题就成了小说家最好的朋友。而我还要进一步说,小说家们写作时带有明确目的,他们希望引发这种质问。小说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们提出那些关于人生姿态和本质的问题。伟大的小说家们(实际上为数不多)之所以能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不是因为他们直接向主人公们盘查这种问题,或者让叙述者们和与之想法相近的人进行讨论,而是因为他们着手描述生活中微小、特别的细节,来表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并通过结构、语言、气氛、声音和语调等因素提出这些问题。在读到那么一本特别的小说之前,我们已经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也得到了普通小说的支持。例如,据说浪漫的情节剧可以激发真正的爱的情感;在政治情节剧里,抱怨化装成了政治;还有所有那些故事,在过去的一千年中都反反复复告诉我们说,曾经遍布地球的好人已经被恶毒的惟利是图者所取代。但是,在伟大的小说里,作者则会给我们带来理解人生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