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4/4页)

专供评论的样书失踪之谜始终不曾解开。如果那种意外事情发生在我的文学生涯的后期,我想我不会那么轻易罢休;但在那时,最强烈的感受还是松了口气,因为评论界毕竟还没认定我不值一提嘛。一批附上说明函的新样书重新被寄往报界,书评果然如期刊出,只是比正常情况下稍许分散了些,总的来说都对此书予以有保留的认可。毫不奇怪,最欣赏小说的铁杆读者是天主教徒或者学界中人,或是兼具双重身份的人。我在《你能走多远》中提到过,“大多数天主教徒读者好像发现这书(《大英博物馆在倒塌》)很好玩,尤其是那些教士,他们看到,自己为了更高尚的目标而放弃的性生活原来并不怎么美妙精彩,当然高兴……然而,熟人中的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却看出这部小说很伤感。所有那些克己和性欲的牺牲让他们感到抑郁。我想如果我不知道我的主人公们很早以前就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使用避孕用品的话,我现在也会同样抑郁。”

不过我对这部小说永远会怀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因为书里以一种虽带嘲讽但亲切的笔调回忆并纪念了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这个独一无二的美妙地方。曾经做过试验的那些人告诉我,如果你想亲历其境地在博物馆里预约阅读《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你必须到北馆这个内部密室,那里(小说中有一段说明)专供读者阅读被认为是特别珍贵的图书或淫秽书刊。我始终没敢问,我这部小说是珍贵还是淫秽。

戴维·洛奇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


(1) Auberon Waugh(1939—2001),英国作家、评论家,小说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1903—1966)的儿子,下文出现的库姆·弗洛里宅邸是父子先后的住所,唐赛得学校是奥伯伦接受教育的地方。

(2) 和许多人一样,但是比大多数人理由更充分,我可以准确地记得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做什么。当时我正坐在车站街老伯明翰剧团剧场的正厅前排座位上观看《四壁之间》的演出。上半场有一段滑稽短剧,写一个应聘求职者总是漫不经心,去面试时还手拿晶体管收音机,放在耳边听流行音乐。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那时经常拿着一台真收音机,调出实际正在播出的节目。出事那天晚上,广播节目突然被一条简短的新闻报道打断:“肯尼迪总统遇刺。”那个男演员当即关了收音机,但是听众中有人听到了这句话,不自在地窃笑起来,以为这是一句没什么品位的笑话。中场休息时,所有人都已获知可怕的真相,于是下半场演出也就彻底砸了。——原注

(3) 即《伦敦城的一个雾天》(“A Foggy Day [In London Town]”),由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作曲,其兄艾拉·格什温(Ira Gershwin, 1896—1983)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