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可想而知的结局(第2/3页)

马匹长途跋涉了将近8个小时,一路上把他颠簸得够呛,不时传来护卫队佩戴的武器咔嚓咔嚓的碰撞声。他被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还要拖到哪儿去呢?谁也不知道。然后,车子终于停了下来,不久笼子又被搬到另一辆什么交通工具上,紧接着又开始前后左右摇晃起来。

“我是在船上吧?”他琢磨着,耳边传来了船员的吵闹声。倒霉的金福这才意识到他上了一艘船。

“他们是要把我扔到海里?”他想,“哦,如果他们让我免遭更厉害的折磨,这倒是种慈悲。谢谢了,老孙。”

48个小时过去了,一天有两次少量的食物,从活板门缝塞进笼子里。但他看不见投掷食品的手,他想问这是为什么,也没人回答他。

金福走上前去,双臂交叉放在胸前

啊!金福在离开上苍为他造就的美好生活之前,他渴望着感情,希望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激动一下,哪怕只有一次。然而,就在他的欲望即将得到满足之时,他却不得不抛弃他的生命。他希望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明白白地死去,一想到这个笼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扔进海里,再也见不到太阳和可爱的娜娥——他的心上人,他便感到心如刀割。他就要死了,这太令人无法忍受了。

最后,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只觉得漫长的航行似乎结束了。装载他牢笼的船停了下来,金福感到笼子又被移动了。现在,决定性的时刻就要到了,他只能祈求上苍宽恕他的过错。他目前还活着,但最后的时刻肯定会到来,这是关键时刻,1分钟相当于1年,甚至100年!

令他大为惊讶的是,他感到笼子被抬上了岸,放在陆地上了,他听到外面一阵骚动。几分钟后,门被打开了,有人抓住他并用布紧紧地蒙上了他的双眼,有人粗暴地推着他往前走。过了一会儿,赶着他走的那帮人停下了。金福被推着往前走了几步,看守又让他停了下来。他知道自己被送到处决的地点了,他大声呼喊:

“如果要我的命,我不希望这一辈子不留下点什么就白白地死去。我只有一个要求,别蒙上我的眼睛,让我见一见太阳,让我像一个勇敢面对死亡的男人那样死去。”

“满足犯人的恳求,”一个庄重而严厉的声音传入他耳中,“给他解开蒙面布。”

布带被解开了。金福贪婪地向四周张望。他是在做梦吗?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一桌丰盛的酒席摆在他的面前,其中空着两个座位。五位客人面带笑容,好像正期待着他的到来。

“你,你!我的朋友,我亲爱的朋友!真的是你们吗?”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声调喊道。他激动不已,好一阵子才平静下来。他凝视四周,没错,他并没有疯!出现在眼前的正是王先生和他年轻时候的四位朋友——包生、银攀、阿廷和郝二。两个月前,他还在广州珠江的一艘游艇上宴请了他们,当时向大家宣布他要告别单身生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他又站在自己地处上海的衙门的饭厅里了。

“真的是您吗?”他对王先生叫道,“如果不是您的鬼魂的话,那么,请您跟我说句话。”

“正是我,”哲人回答道,“希望你能原谅老师给你上了这样一堂艰辛的哲理课。”

“怎么,原来是王先生您……”

“是我,”王哲人回答,“按你的恳求,我亲自承担了杀死你的任务,只是为了不想让你将此重任交给他人。我知道,那时有关你遇难和财产损失的传闻都是假的。我也知道,虽然你想死,但那只是一时的念头,很快你会更加希望活得幸福。我请我从前的伙伴老孙做我的同谋。老孙现在是朝廷官员,也是我最忠实的一位盟友。他早已服从于朝廷了,但这次他还是跟我合作了。你自己最后几天的经历已经告诉了你,此事是如何安排的,他让你面对着死亡,并给你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这就是我早就下决心让你懂得的生命的价值。我在内心里,为你所受的磨难和你所忍受的痛苦而感到不安。让你陷于这么多的风险中,这虽不是我的本意,但对我而言毕竟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情。但我知道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让你在追求幸福中获得成功。”

没等王先生说完,金福就张开双臂紧紧地把他抱住。“可敬的王先生!”他激动地说,“要是我自己能独自完成就好了!您为我受了多少苦啊!此外,您还承担了多少风险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八里桥的那一天,您跳进了寒冷的河里。”

王哲人大笑起来:“是的,当时让我大吃一惊。那一次对年轻人来讲等于洗了个凉水澡,而对一个年已五十有五的老朽之人,在经过长距离追赶之后,全身汗湿,不容分说就跳入水里,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不过,别担心,我并没有什么大碍。人只有在为别人做好事时,才会行动得这样迅速。”

“为别人,”金福重复他的话,“对,我一点也不怀疑,这正是幸福的真正秘诀。”

这时小宋进来了。这个家伙脸色惨白,经历了差不多两天的海上航行后,看上去要多痛苦就有多痛苦。这可怜的仆人不得不在这恶劣的条件下,陪同主子一道从抚宁回到上海。他的脸色很难准确地描述。不过,无疑他很高兴自己又回到了主人的家中。

金福松开拥抱着的老王,去与每位客人热切地握手。

“我这辈子真傻!”他说。

“不过,以后你会变聪明的。”王哲人回答。

“我试试吧,”金福说,“我想第一个聪明的举动就是把我的事情安顿好,不拿到那封信我是不安心的,它是我所遭受磨难的罪魁祸首。我给你的那封该死的信现在在哪儿?我亲爱的王先生,真的不在你手里了吗?我很想再亲眼看看,因为如果一旦再次丢失……如果这封信还在老孙那儿,他可千万别节外生枝,他应该交还给我,以免落入不择手段的卑鄙之徒的手中……”

大家都笑了。

“毫无疑问,”王先生说,“我们这位朋友的冒险经历,已促成他性格和感情上的成熟。他不再是那个冷漠无情的凡夫俗子了,他现在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全了!”

“可您还是没有把那封荒唐的信给我呀,”金福坚持说,“除非我亲眼看到它化为灰烬,让清风吹走,我才会满意,也才会罢休。”

“你当真看重那封信?”王先生问。

“绝对当真,”金福回答,“那封信在哪儿?老孙回来了吗?”

“老孙从来就没拿到过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