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6/82页)

“泰看起来一无是处,对吧?”安妮说,“但他根本不是这样。如果他不是个极有才华的管理大师的话,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有今天。我会跟你解释这其中的动态机制的,毕竟你很快就会得到晋升,所以我不妨和你开诚布公。”

“泰,全名泰勒·亚历山大·戈斯波迪诺夫,是‘智者’中的第一人,”安妮解释道,“人们都叫他泰。”

“这我知道。”梅说。

“别打断我。我告诉你的可是我向国家元首们汇报的那一套。”

“好的。”

安妮接着说了下去。

泰意识到自己有毛病,轻则不擅社交,重则完全无法与他人交流。所以,当公司还有六个月就要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他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而且有利可图的决定:他雇用了另外两位智者——埃蒙·贝利和汤姆·斯坦顿。这一举动平息了所有投资者的疑虑,最终使公司的市值增至原来的三倍。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筹集到了三十亿美元,这个数字前所未有却并不出乎意料。没有了财政上的后顾之忧,又有斯坦顿和贝利的加盟,泰得以四处游走、隐匿甚至消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在公司园区和媒体上越来越少露面。他日渐隐退,但(有意也好,无心也罢)围绕他的光环却日益增长。观察圆环公司的人们想知道:泰在哪里?又在计划着什么?这些计划在公布前从不对外透露,随着圆环公司推出的一项又一项创新,人们越来越不清楚其中哪些是出自泰的手笔,哪些又是公司日渐壮大的创新团队的作品(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人才现在都集中到了圆环公司的智囊团中)。

大多数观察家相信泰依然参与公司的创新项目,有些坚持认为圆环公司的每一项重大创举中都有泰的影子,都展现出他那具有全球视野的、优雅的、无比高超的解决问题的精湛技能。他进入大学一年后就创办了该公司,当时他并没有特殊的商业洞察力,也没有重大目标。“我们曾经叫他‘尼亚加拉瀑布’,”他的室友在一篇最早关于泰的文章中如是说,“他的点子就像瀑布一样,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的点子从不停歇地从他的头脑中奔涌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泰发明了初始系统,即统一操作系统,该系统使此前一直杂乱无章地分散在网络上的所有资料结合起来,包括用户的社交媒体资料、支付系统、各种密码、电子邮箱账户、用户名、喜好、每一个展现他们兴趣爱好的网络工具,等等。传统的方式,即每个网站、每次购物都会开启一次新的交易,使用一个新的系统,就像每次出门办事都得换一辆车一样。后来,在他的系统征服了整个网络和全世界之后,泰这样说道:“你本不必拥有八十七辆车。”

与传统的方式不同,泰将每位用户所有的需求和工具全都放进了一个网络包中,发明了“真实的你”——每人一个账户、一个身份、一个密码、一个支付系统。不再需要其他密码和其他身份。你的设备知道你是谁,你的唯一的身份——“真实的你”坚定不移、不受遮蔽,也是唯一支付、签字、反馈、浏览、复审、看他人又被他人看的人。你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账户与你的信用卡、银行绑定,购买任何东西都变得易如反掌,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从网上买到余生所需的一切。

圆环公司研发的工具是世界上最优质、最具优势、最普遍同时又是免费的,你必须以自己真实的身份(“真实的你”)来使用它们。在过去,用户们会使用假身份,拥有多个用户名、密码以及支付系统,用户身份也易遭盗窃。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你想浏览、使用、点评或者购买任何东西,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使用一个账户,所有的信息都绑定在一起,便于追溯,所有程序都可以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者视网膜生物屏幕上操作。一旦建立了唯一的账户,你就可以使用它浏览网页的任何角落,登录每个门户网站、支付网页。总之,你想做的一切都能通过它轻而易举地办到。

“真实的你”在一年之内彻底改变了互联网。尽管起初一些网站对它进行了抵制,自由互联网的倡导者们也嚷着要维护人们的网络匿名权,“真实的你”掀起的浪潮还是击垮了所有反对的声音。它最先席卷了商业网站。既然能够知道进入网站浏览的用户的真实身份,那么非黄色网站又怎么会希望用户们都匿名呢?一夜之间,所有的评论版面都变得文明有序,所有的发帖、公告都需要承担责任了。那些曾经多多少少占领了互联网的恶作剧网民也不得不躲回他们阴暗的角落中,不敢再放肆了。

此外,那些想要或者需要在网上跟踪消费者动态的人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瓦尔哈拉殿堂5——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够清晰地标记和测量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们真实的购买习惯,也就可以精确地对这些真实的买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大多数“真实的你”的用户(也就是大多数互联网网民)只是想获得简洁、高效、洁净和流畅的网络购物体验,因此他们对“真实的你”所取得的效果感到异常兴奋。他们不再需要记住十二个不同的身份和密码,也无需忍受那群匿名网民疯狂、愤怒的言论,更摆脱了曾如同铅弹般向他们袭来的营销广告——广告商们只能猜测他们的兴趣点,因此发出的广告总是和他们的实际需求相差十万八千里。现在他们接收到的广告信息重点突出、精确无误,大多数甚至受到了用户们的欢迎。

事实上,泰想出这个点子多少有些偶然。他厌倦了记住不同的身份、输入各种密码和他的信用卡信息,因此设计了一组代码来简化这一切。他是不是有意在“真实的你”中使用自己名字的字母的?他说他是在事后才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是否曾构想过“真实的你”的商业用途?他声称他并没有那样想过。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相信将泰的发明转化为经济利益的主意出自另外两位“智者”,是这两位经验老到、具有商业头脑的人让“真实的你”变得有利可图,是他们找到了从泰所有的发明创造中谋利的方法,也是他们让圆环公司成长为继脸书、推特、谷歌以及后来的乐意、祖帕、杰菲和全6之后又一大互联网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