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费玛的宽恕和忘却(第5/5页)

【注释】

[1] 圣殿,古代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的中心场所,也是犹太民族的象征。

[2] 真主党,黎巴嫩政党和抵抗组织,致力于在黎巴嫩推行伊斯兰激进主义,因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而组建。真主党仇视以色列和犹太人,组织对以色列人的恐怖行动以及对以色列军队的游击战争。

[3] 葛丽泰·嘉宝(1905——1990),生于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女影星,以超群的美丽和卓越的演技出名,主演过二十四部影片,代表作有《急流》(1926)、《肉与魔》(1927)、《安娜·卡列尼娜》(1935)等,获1954年奥斯卡特别奖。

[4] 玛琳·黛德丽(1901——1992),美籍德国女影星,1930年主演影片《蓝天使》一举成名。

[5] 丽芙·乌曼(1939——),挪威裔著名演员,所演影片大部分由英格马·伯格曼执导。

[6] 原文中“荡妇”二字为法语。

[7] 卡尔·冯·奥西埃茨基(1888——1938),德国和平主义者、新闻记者,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遭监禁(1931),希特勒执政后再度被捕,死于狱中,获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

[8] 库尔特·图霍尔斯基(1890——1935),德国记者和讽刺作家。1933年,他的作品受到纳粹政府的攻击和查禁,他本人被剥夺德国国籍。1935年自杀身亡。

[9] 贝雅特丽齐,但丁《神曲》中一个理想化了的佛罗伦萨女子。

[10] A z o y,意第绪语译音,意为“可不是嘛”。

[11] 纳哈里亚,以色列西北部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

[12] 贝尔谢巴,以色列内盖夫地区中心城市和南部区首府。

[13] 即尤金·尤内斯库(1912——1994),法国荒诞派剧作家。

[14] 约瑟尔·布尔内(1920——),画家。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澳大利亚。1950年起定居以色列。1980年获以色列绘画奖。